卻說韓遂與楊任大軍合兵一處,即便出兵直取長安,本以為長安已經殘敗,防守不甚嚴密。卻不想趙栩將張燕調到了長安,並且攜帶了三十多萬百姓,加上本部兵馬,長安共有大軍七萬,韓遂與張任突襲失敗,被張燕擊退,隻得四麵圍住長安攻城。
而馬超那邊,馬騰和趙栩至潼關時,聽聞長安遭襲,馬騰即刻修書與馬超,讓他出兵。卻沒想到馬超一聽聞韓遂進攻長安,未等馬騰書信到,即便親率八萬西涼鐵騎,龐德、馬岱為副將,出兵長安;半路上遭到楊秋等人攔截,兩軍戰到一處,馬超雖勇,但楊秋等人死守不出,馬超一時間也難以攻破。
“該死!趙栩這廝好生厲害,沒想到竟然在長安集結了這麼多兵馬,可惡!”此時長安城外,韓遂軍營中,韓遂正不斷的叫罵趙栩。
“韓大人且勿急,長安城內約有兵馬數萬,我兩軍合雖有十萬大軍,然趙栩在司州集有重兵,此時他怕已然掛帥出征,我們無力與之久戰,唯有攻城這一策。”楊任勸說道。
“唉!我又何嚐不知啊!隻是若要強攻,怕會兩敗俱傷啊!昔年我與馬騰聯合討伐郭汜時,也是止步在長安,不想今日又是如此,莫非是天意?”韓遂說著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
“韓大人,若是攻城太難,末將倒是有一計策!”楊任見韓遂不肯強攻,沉吟一時,說道。
“哦!將軍有何計策,快快請講!”韓遂當下大喜,問道。
“我看那守將張燕有萬人之敵,且長安城易守難攻,大人即不願強攻。今楊任願為先鋒,可引那張燕出戰,我詐敗佯輸,誘他出城遠處,然後大人以精兵截其歸路,主將在外,守城將士必然不敢關城門,到時我們便可一舉拿下長安。”
韓遂聽言如若雷震,大喜道:“哈哈哈!楊將軍出的好計策,好!便依將軍之言,傳我命令,下令全軍,飽餐一頓,下午攻城!”
“諾!”
是日午後,楊任親為先鋒,領兵五千來城下搦戰,韓遂率大軍隨其後。
待到城下,楊任見張燕在城頭,全無出戰之意,即使前隊數十人在城下辱罵。
“黑山張燕,我看不過是縮頭烏龜而以。”
“什麼縮頭烏龜,此人乃是燕人,燕人,閹人,其實與太監閹黨無異,哈哈!”
……
城下軍士出言無狀,實在讓人發怒,張燕哪裏忍耐得住,立時大怒;當下點六千黑山燕騎出城迎戰。
待張燕下城,楊任自挺槍出馬迎戰,二人激鬥,連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再鬥十餘回合,正鬥到分際,楊任撥回馬便走。原來楊任本想誘敵,但戰鬥之時不禁興起,一鬥之下,已然知道張燕武藝在自己之上,當下不敢再戀戰。張燕也已探出楊任武藝比自己為弱,便也不疑,隨後趕來。
楊任且戰且走,一連奔出十餘裏。張燕畢竟曾為一方諸侯,覺得不對,擔心長安安危,當下不在戀戰,提兵便回。
剛剛調轉馬頭,隻聽得前麵喊聲大震,左有程銀,右有候選,兩隊軍馬截住去路。張燕心知中計,大驚,不敢戀戰,急忙奪路而走,兩邊數千伏兵齊出,紛紛挽弓拉箭,一時間箭如飛蝗。張燕手下俱是騎兵,哪裏抵擋得住,衝突不得,頓時被圍住,張燕引兵欲突出重圍,程銀、候選接住交戰。張燕大怒,鬥十餘回合,奮力殺退二人,背後楊任又敢來,截住廝殺。張燕大驚,無奈一時間衝突不得,隻得死命迎戰。
就在此時,韓遂引著大軍突入長安城,因張燕未回,黑山士兵俱信服張燕,一時間來不及關門,被韓遂數萬大軍突破城中。但韓遂沒想到的是,長安城內黑山士兵和百姓同仇敵愾,一時間便與韓遂在城內戰到一塊,韓遂暗自驚異,但也被阻攔在外城,不得進去。
“報!”
臨近長安,長長的一聲“報”隨著探馬的叫喊,飛馳到趙栩遣為先鋒隊的趙雲和張頜的近前,探馬翻身下馬,喝道:“報將軍,大事不好了,張燕將軍中敵軍詭計,出城迎戰,卻被包圍,張燕將軍奮力廝殺,卻衝突不出,不知長安情況如何?”
“什麼?消息可是準確?”張頜聞言,吃了一驚,忙問道。
“千真萬確,小的願以項上人頭擔保!”探馬肯定的說道。
趙雲與張頜對視一眼,張頜出口問道:“子龍,長安不知安危,我們身為先鋒隊,且隻有五千兵馬,而且元帥軍令命我們不要輕舉妄動,我們如今是否前往救急
?”
趙雲沉吟片刻,確定的說道:“大哥平時最重情義兄弟,如今情況有變,長安危在旦夕,張燕兄弟也性命攸關,我們豈可坐視不管?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