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由涼逐漸轉冷,此時盆花管理應注意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肥水管理。入秋後,水肥管理需根據不同花卉的習性區別對待。對那些觀葉類花卉,如文竹、吊蘭、蘇鐵等,一般每隔15~2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保持葉片青翠,並能提高禦寒能力;對一年開花一次的菊花、山茶、臘梅、杜鵑等花卉,以及一些觀果類花卉,如金橘、佛手和果石榴等,為促使其開花茂盛、果實豐滿,也應再施1~2次以磷肥為主的稀薄液肥。否則,養分不足,不僅開花少而小,還會出現落蕾現象。
對一年開花多次的月季、米蘭、茉莉、四季海棠等,更應繼續供給肥水使其不斷開花;但對於大多數花卉來說,北方地區過了寒露之後就不再施肥了,以利越冬。隨著氣溫的降低,除對秋播的草花以及秋冬或早春開花的草花,可根據每種花卉的實際需要繼續正常澆水外,其他花卉應逐漸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避免水肥過量引起徒長,影響花芽分化和遭受凍害。
(2)修剪整形。入秋以後氣溫在20℃左右時,大多數花卉易萌發較多嫩枝,除根據需要保留部分外,其餘的均應及時剪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對於保留的嫩枝也應及時摘心。菊花、大麗花、月季和山茶等,秋季現蕾後待花蕾長到一定大小時,除保留頂端一個長勢良好的主蕾外,其餘側蕾均應摘除。
(3)秋季扡插。秋季結合修剪,扡插花木成活率也很高,如扡插月季等。
(4)及時采種。許多花卉的種子,中秋前後陸續成熟,需要及時采收。一串紅、牽牛花等種子收獲後去雜曬幹,裝入布袋內放到低溫通風處儲藏。對於一些種皮較厚的種子,如牡丹、芍藥、含笑和玉蘭等,采收後應將種子用濕沙土埋好,進行層積沙藏。
(5)適期播種。二年生或多年生當作一二年生栽培的草花,如金盞菊、石竹和雛菊等露地花卉和瓜葉菊、仙客來、大岩桐等溫室花卉,以及采收後易喪失發芽力的非洲菊、飛燕草、櫻草類和秋海棠類等花卉都宜秋播。
(6)適時入室。北方地區寒露後,大部分花卉都要根據抗寒力陸續搬入室內越冬,以免受寒害。入室具體時間因花而異,對於大多數花卉來說,天氣剛一變冷,不要急於入室。因為過早入室影響養分積累,不利於翌年生長發育。因此,在不致受寒害的前提下,入室時間以稍遲些為好。
通常情況下,君子蘭、扶桑、倒掛金鍾和仙人球等,待氣溫降到5℃左右時入室較好。盆栽葡萄、月季和無花果等,需要在-5℃冷凍一段時間,促使其休眠後,再搬入冷室(0℃左右)保存。剛入室的花卉,都要注意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