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動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1 / 3)

推動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高端訪談

作者:李才義

2012年11月,中美兩國同時進行領導人換屆選舉,美國總統奧巴馬成功連任,習近平同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從美國來說,奧巴馬的連任使美國的對華政策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減少波動性。而就中國來說,習近平同誌當選前在2012年2月對美國進行了重要的訪問,不僅加深了對美國的了解,也為維護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領導文萃:請陶老師談談習近平副主席對美國的此次訪問。

陶文釗:習近平副主席對美國的訪問無疑是2012年中美關係中的大事。在奧巴馬總統第一任期內,奧巴馬與胡錦濤主席進行了互訪,並且達成了兩個《聯合聲明》,它們既反映了以地區形勢和全球形勢為背景的中美關係的變化,又提出了發展兩國關係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是對三個公報的重要補充。兩國領導人確定,兩國致力於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這是對中美關係的一個十分積極的定位。習副主席的訪問是落實這個共識的又一重大努力。

習副主席訪問了美國三個地方,這正好是訪問的三大板塊:在華盛頓談政治(當然也談經濟),在艾奧瓦談農業,在洛杉磯談經貿。

在習副主席與美國領導人的會晤中,奧巴馬表示他堅定地致力於推進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美方歡迎中國的和平發展,認為一個強大、繁榮、穩定的中國有利於亞太地區和世界的繁榮與穩定。拜登副總統也明確地說,遏製不是美國的政策,既不可取,也不可行。這是美國領導人的一個重要承諾。習副主席在會談中懇切地表示,中美兩國要抓住共同利益的主線,排除幹擾,攜手走出一條大國之間和諧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新型道路。

農業是中美兩國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中國是美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市場,美國出口的農產品有1/3是銷往中國的;美國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從2001年到2010年,兩國的農產品貿易額從41億美元增加到245億美元。除了農產品貿易,兩國在農業技術、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麵也有許多合作。艾奧瓦州是美國農業大州,盛產大豆、棉花、玉米、生豬等,這些正好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宗項目。在習副主席訪問期間還舉辦了兩國首次農業合作論壇,這必將大大促進兩國在農業方麵的合作。

習副主席對艾奧瓦州的訪問有特別意義。艾奧瓦州地處美國中部,名氣不像加州、紐約州那麼響亮。27年前,當習副主席還在河北省正定縣工作時,曾率領一個地方幹部代表團到訪該州,學習農業技術。他還在馬斯克廷市一家普通美國人家裏住過兩晚上。此次老友重逢,親切敘談。習近平情真意切地表示,“艾奧瓦州是我接觸美國的第一站,你們是我最早結識的美國朋友。我們那次考察收獲很大,不僅參觀學習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還對美國社會有了初步了解。我的突出印象是,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淳樸、勤勞、熱情、友好,兩國人民之間共同語言很多,完全能夠成為互利合作的好朋友、好夥伴”。

經貿合作是習副主席本次訪問的一個重要主題。中美經貿關係對於兩國都極其重要,兩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確實已經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但由於兩國關係廣泛而密切,自然會產生一些分歧和摩擦。當前美國的經濟複蘇仍然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很容易成為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替罪羊。習副主席在會見基辛格等美國前政要時曾說“相信美國民眾不希望中美關係因大選留下後遺症”,指的就是,在大選中兩黨都打中國牌,說了硬話、狠話、過頭話、不切實際的話。及至當政,白宮的主人就要受到他的競選言論的束縛,在當政後的最初一個時期中美關係就會受到損害。在90年代前期克林頓政府時期和本世紀初小布什時候都發生過這種情況。

習副主席與美國領導人坦誠地討論兩國的經貿關係,在華盛頓與拜登一起出席了兩國企業家的圓桌會議,在洛杉磯還出席了經貿論壇。習副主席在不同的場合強調,對於兩國間存在的貿易爭端,要用建設性的辦法來解決,而不能用保護主義的辦法。在此次習副主席訪美期間,商務部與有關商業企業協會同時組織了投資貿易訪問團和六個分團訪美,包括300多家企業和500多名企業家,在美國的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一共11個城市開展商務貿易活動,采購了美國約270多億美元的產品。中國向美國采購的產品都是中國真正需要的,不是給美國“送禮”。中國派出采購團表明,中國對平衡兩國貿易是認真的。在這方麵,美國也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中國多次向美國提出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限製。在此次訪問中,習副主席指出,在本世紀初,從美國進口的高技術占了中國進口的16%多,而現在,隻占6%多一點,這與中美貿易蓬勃發展的大形勢太不相稱。如果美國對華高技術出口能保持在本世紀初的水平,立即可以為美國創造500億美元的出口,就能立竿見影地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

領導文萃:除了政治、農業和經貿這三個問題外,兩國軍事交往也是習近平副主席的重要日程之一。

陶文釗:是啊,習副主席還訪問了五角大樓,會晤了美國軍方領導人。他指出,中美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服從、服務於建設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的大局。希望中美兩國防務部門本著“尊重、互信、對等、互惠”的原則,繼續擴大和加強多領域、多形式的對話交流,尊重和照顧彼此重大關切,培育和增進戰略互信,為構建健康、穩定、成熟的兩軍關係而共同努力。

習副主席在訪問全程的活動,給美國民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許多美國觀察家都指出,習副主席既自信、堅定,同時又輕鬆、坦率、平易近人,他與美國民眾拉家常,就像是他們中間的普通一員。

領導文萃:奧巴馬在第一任期內表示將把其外交戰略重點轉移到亞太地區,美國這一外交戰略轉移的背景是什麼?是中國的崛起導致這種戰略的轉移嗎?

陶文釗:奧巴馬第一任期在外交戰略方麵的一個“大手筆”就是戰略重心東移,即從中東轉移到亞太。希拉裏·克林頓稱為“轉向”(Pivot),很多美國學者不喜歡這個詞,認為辭不達意;她有時則說“重返亞太”,雖然美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前國防部長帕內塔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倫多用“再平衡”(Rebalance)。奧巴馬當政以後就對布什政府的政策進行了一次審查,看什麼地方美國投入過多,什麼地方投入不足。結論是:美國在中東投入過多,在亞太投入不足。2010年奧巴馬政府結束了伊拉克戰爭,2011年5月在擊斃本·拉登後又宣布了從阿富汗撤軍的計劃,到2014年底要撤出全部美軍和北約部隊,讓阿富汗保安部隊自己負擔起維護國家安定的責任。於是奧巴馬政府公開宣布了新戰略。2011年11月希拉裏·克林頓做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演講,2012年1月5日,奧巴馬、帕內塔在五角大樓發表講話,題為《維護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的戰略重點》的國防戰略報告隨之出台。這標誌著以全球反恐戰爭為主要內容的戰略的正式結束。

新戰略是一個在全球進行收縮的戰略。現在美國的軍事機器太龐大了,超過了美國經濟可以承受的限度,於是軍費要削減,在今後十年中,美國將削減4870億美元的國防費用,美國軍隊尤其是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要“瘦身”,美國要建設一支規模小些、但更精幹、更靈活、適應性更強的軍隊。當然,即使在美軍“瘦身”以後,美國軍隊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美國的國防開支也仍然遙遙領先於別的國家,奧巴馬說是大概相當於美國之後十個國家國防開支的總和。“瘦身”的結果是,美國從原來準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到新戰略規定的打贏一場主要的戰爭,同時有能力擾亂第二個攻擊者的行動。

新戰略又是一個在重點地區(亞太)進行擴張的戰略。美國之所以把亞太地區作為戰略重點,有許多原因,如該地區的安全形勢不如歐洲,有一些潛在的爆炸性因素;該地區是經濟上最生氣勃勃的地區,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等等。但不可否認,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平衡中國的崛起。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聚焦於反恐,忽略了東亞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對於東南亞,美國的主要興趣也在反恐。而中國迅速崛起,對美國在本地區的主導地位提出了挑戰。新戰略就是要來重建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官員一再向中方解釋,新戰略不是針對中國的,這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在美國的新國防戰略報告中已經露出了平衡中國崛起的意向。其中有一句話是:“像中國和伊朗這樣的國家將繼續尋求非對稱的方式來反製我們的力量投放”。把中國和伊朗並列,令人反感。一些美國學者也坦率表示新戰略部分是為了平衡中國崛起(Counter -balance China’s rise)。當然也不僅僅為了平衡中國的崛起,其中有多少這方麵的成分,40%?50%?或者60%?學者們可以繼續討論。

領導文萃:美國重返亞太,或者說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