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點了點頭就上了木樁子,走了一圈就覺得十分的費力,走完回頭卻聽江逸仙淡淡道:“跑一圈試試看。”木槿點頭再次上了跑樁,可才跑兩步就摔倒在地,木槿揉了揉腿和手上的手臂沒有吭聲。
“練了跑樁在練跑磚然後練頂功,要跟內功修煉一同練習,循序漸進。輕功分為了兩大類,為簷走壁和踏雪無痕兩大類。前者為向上跳躍之法,後者為平行奔走如草上飛、雪上飄、水上行等之法。
一、飛簷走壁練習法
整個飛簷走壁功夫的練習項目大致有:跳坑、跳台、點豆、跳沙、帶鉛、帶鐵、著鞋、拈功、跳牆、遊牆等幾種。
跳坑
跳坑練習是在初級功頂功練至直膝僅用彈輕跳起一尺後接著進行的。開始練習跳坑時,先挖三尺深的坑,人站坑中,先向前,再向後、向左、向右,分別練習純熟,能輕靈而上後漸漸加深坑的深度,直到達到超過頭頂一二尺左右。以後再帶鉛如法練習,功夫日深。
跳台
跳台與跳坑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仍有所區別,兩者可同階段練習。練法,先做跳台,起始三尺左右,逐步加高。先是麵對跳台,再背向、左側向、右側向分別練習,以跳上不發出聲響為好。
點豆
點豆功夫,必須在跳坑、跳台功夫練成後才能進行。練法與跳坑、跳台同,隻不過在起跳的地麵上鋪一層木板或石板,並在板上再鋪一層黃豆或豌豆。開始時注意滑倒,本法主要是練習逐漸減少腳下的借力,功成後,可借微小力量躍起。
跳沙
跳沙主要練來回跳躍之法。此法比點豆難度更大,因豆的質地重實,隻要能止住它的滾動,有功夫者腳點其上,也還能承受得住。但湖沙細小而鬆軟,很輕的物體點到上麵還會留下痕跡。如要求人跳其上而不留痕跡,其難度可想而知。此法是人體完全立於沙上,而是人在坑中跳起,僅用兩腳尖輕輕在沙上一點,稍微借力,即返身跳回,沙上不許留下腳點的痕跡。方法是將坑上邊沿四周都鋪上厚厚的湖沙,然後人立坑中,向前跳起,在腳尖稍微觸及沙時,就立即擰身向後一跳,回到坑中;然後向後跳出,如法再跳回坑中,再向左、向右如法練習。
跳沙之法在輕身功夫中非常重要,如果不善於往回跳,則功夫就仍很粗淺。如我們跳入一高牆之內,身子已飛過了牆,卻突然發現落下之處是水池或壕溝等,決不能下,此時就可運用這種功夫,回跳出牆。或者飛身躍入,忽然踩上翻板,勢必下陷坑,為人所擒。有了這種功夫,腳下隻稍一借力,就可飛身而出,不致為人所算。
鐵錫碑
帶鉛、穿鐵衣和穿鐵底鞋之法,習慣上統稱為鐵錫碑。當然並非僅是帶鉛、穿鐵衣和穿鐵底鞋就能生效,還在此過程中結合跳坑、跳台、跳沙等法同時練習。鐵錫碑練功比之空身跳躍可說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在功成後,將鉛瓦、鐵衣、鐵底鞋卸掉之時,要逐漸卸去,次序應由上而下,即先脫鐵衣,再脫鉛瓦,最後去掉鐵鞋,在每去掉一樣後,要先適應一段時間,再去掉另一樣。注意,千萬不能由下而上。
一般是先帶鉛瓦練習,二年後脫去鉛瓦再穿上鐵衣,三年後,鐵衣不脫,再縛上鉛瓦。鉛瓦需用熟鉛製成,先選用較輕的,一般以四兩一塊為宜,雙腿各帶一塊,每隔三個月加四兩,逐漸換上厚重的鉛瓦。初練不可貪功。縛上鉛瓦時,要用絲棉襯墊在裏麵,再合在腿上,外麵用繃帶緊緊縛緊,使它固定,否則在跳躍時,因震動而與腿骨磨擦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切記,帶上鉛瓦後,即便在洗澡時,脫下後,也要馬上縛上,不能卸下。
一般帶鉛二年後,就可以穿鐵衣練習了,先將鉛瓦去掉,穿上鐵背心,最初重七斤(古十六兩製)。三個月後將鐵加重,以一斤為度,以後每月加一次。一年後,鐵衣已有二十斤,此時不需再加,再將鉛瓦帶上,從每邊腿四兩重開始,約一個月加重四兩,加到每腿七斤時,不必再加,將鐵背心換成鐵襖,從二十五斤開始,三個月後加一斤,加到四十斤為止。此時,仍能行以上功夫,不感到疲倦困苦,功夫也就達到八九成了。
注意,以上加重時間間隔可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延長,待完成適應不覺困苦時再加重。千萬不可貪功。
練習輕功的人,對於穿鞋也是十分講究的,不同常人。開始練功時,先穿較薄毛布底鞋,此時尚無什麼功夫,跳縱時容易打滑跌倒,毛布底鞋較澀滯,可以稍為借力。稍後,可將鞋底加厚,使之稍有重量,腳下不致發飄。再進一步則用牛皮製成鞋底,此時借其滑溜的特點,練習爬爪之力。功夫過半後,就換上木底鞋,再進一步就需穿鐵底鞋了。每隻腳加重到四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