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另辟蹊徑,超越對手(1 / 2)

決策提示

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麵走,你永遠都無法超越別人。這時,你不妨換一條道路走,雖然這條路有些彎曲,但是沒有他人擋路你反而可以更快地達到目的地。

經典事例:瑞士鍾表王國被顛覆

在鍾表行業,瑞士鍾表向來是獨占鼇頭,總讓其他鍾表企業望而生畏。但是這一現象最終被精工所打敗。

1891年,服部金太郎創建了“精工舍”,按照美國的樣品加工時鍾。1913年,金太郎研製出日本第一代手表——月桂牌12型手表。從此,精工舍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雖然經曆了戰爭的打擊,精工舍還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發展成為精工集團,並邁開了超越“鍾表王國”瑞士的步伐。當時,瑞士市場占有率高達50%~80%,暢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精工手表,當時不僅銷路不佳,形象也不好,有人甚至給它一個“精工不精”的評價。如此一家小企業,如何超越擁有知名度的大企業?

必須另辟蹊徑。

但是“蹊徑”需要自己去尋找。

1960年的奧運會在羅馬舉行,當時,運動會上所有的計時器都是瑞士生產的,其中,“歐米茄”計時表當時已經是17次獨占奧運會計時權。奧運會是認識精工舍的一個機會,精工集團派出了一個秘密考察團。

考察中,精工人了解到,用於比賽計時的“歐米茄”幾乎都是機械鍾表,石英鍾表隻有幾部。

有了!“蹊徑”就是石英鍾表!

精工人心中一片沸騰。

精工很快研製出了高性能的石英計時器。他們研製的951Ⅱ型石英鍾表平均日差隻有0.2秒。並且,要比石英鍾輕許多,正是憑借這一優勢,951Ⅱ型石英鍾表打動了奧委會。

1963年1月,精工向奧委會申請:希望提供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跑表、大鍾、精密計時設備。

1963年5月,奧委會做出答複:請精工全麵協助。

在1964年,精工鍾表奪下了由“歐米茄”霸占17次之多的奧運會計時權,這大大出乎瑞士人的意料。

但瑞士鍾表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奧運會在東京舉行,他們不過是占盡天時地利罷了”。

1970年,精工石英電子表研製成功。

1974年,液晶顯示石英電子表投放市場。這種表優勢非常明顯,“表中之王”勞力士月誤差100秒左右,而石英電子表月誤差卻不超過15秒。

瑞士人這時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此時瑞士鍾表的王牌位置已被精工手表所取代,瑞士鍾表被趕在高檔手表那小小的空間中求生存。

但精工人並不滿足於占領中低檔手表市場。1980年,精工收購瑞士“珍妮·拉薩爾倉司”,把手伸進了瑞士本土,“精工·拉薩爾”手表的誕生,標誌著精工進入世界高檔鍾表行列。

哈佛決策分析

精工的最終目的是占領鍾表王國的最高峰,但這一遠大理想對於20世紀60年代的精工來說,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理想容易樹立,關鍵是如何去實現,如果硬打硬拚,精工肯定一敗塗地。要知道,精工隻是一家企業,瑞士鍾表卻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實力,而且,當時瑞士鍾表商所掌握的東西,是精工企業永遠也學不到的,精工沒有硬拚,他們的戰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