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應用的不斷普及,利用高校現有信息資源和校園網絡環境架構網絡化教學質量監控平台是高校教學管理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紹了一個網絡化教學質量監控係統的設計與實現方法。
關鍵詞:教學質量;監控係統;網絡化;ASP,NET
文章編號:1672-5913(2010)08-0156-0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建立了學校內部的教學質量監控體係,但由於各校在執行力度、評價主體、評價標準、權重比例、考核規則的可操作性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區別,因此其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傳統教學質量監控隻關注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和評價,而忽略了影響教學質量的其它因素,而監控手段則以手工操作方式為主,進行手工錄入、統計、計算、收集留言等工作,工作量大而繁瑣,而且容易出錯,由於手工操作導致數據處理時間長、時效性差,評價工作主要在學期末進行,無法起到教學質量監控作用,隻起到事後評價作用,評價多以學生評價教師為主,把教師隻看作是消極被動的被評價的客體則將大大削弱質量監控的作用,在利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措施方麵,各校做法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校處於剛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功能適用的產品。監控的核心是反饋,如果沒有高效的信息反饋手段就達不到監控的目的,本文提出基於網絡環境下的軟件開發技術研製一套便於全員參與的、全過程多方位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平台,集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於一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 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係的設計
一個好的教學質量監控平台依賴於科學合理的監控指標體係,監控體係的設計涉及人員、監控指標及權重、測評算法等多方麵靜態內容,且需同時考慮信息收集、彙總分析及信息反饋等多種動態環節。
通過實踐探索,確定了學生、教師、同行專家、信息員、領導等多元化的監控主體;製定教學質量全方位的評價指標,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評教、領導評教、教師評學、多媒體授課效果評價、教材使用情況評價等不同評價指標;依據學校實際,並運用現代教育教育理論和評價理論,設計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相結合、指標數量和權重分布適中的監控指標體係;測評算法設計采用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著重考慮如何有效排除異常數據對測評結果的影響,以保證最終結果的公平、公正、有效。
2 係統需求分析
高效的教學質量監控平台除了依賴於一套科學嚴謹的評測指標和權重係數,還需考慮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現有校園網的數據資源、如何合理地利用評測數據進行監控、評測結果的效用範圍等諸多問題。結合學校實際,對係統功能作如下要求:
(1)建立與學校現有教學管理數據庫接口,實現學生、教師、課程的一致,保證測評的合法有效。
(2)評價主體多元化,由學生、教師、同行專家、信息員、領導構成評測主體,係統自動對多元評價主體給出的測評數據按課程統計、分析測評數據,並按課程、教師、係部、全校四個類別產生測評結果報表,對異常數據進行修正,保證測評結果公正、有效。
(3)具備一定的智能分析建議功能,能自動根據測評結果就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學校完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提供決策支持。
(4)係統用到的所有測評數據都采用動態方式管理,可實現各項測評指標的動態修改,以適應現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