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教師,最不願意聽到的,恐怕就是學生說老師課堂上教的知識沒用。或許這種言論不夠客觀公正,但至少應該引起教師的反省,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當教什麼、怎樣教。曾經聽說過一個事例。美國小學老師這樣上《灰姑娘》一課:首先讓孩子熟悉故事情節,然後討論以下問題:最喜歡誰和最不喜歡誰及其原因、做個守時的人、繼母和姐姐自私但不是壞人、灰姑娘努力爭取參加舞會的機會、故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及如何改進等等。而中國老師上《灰姑娘》,則講作者介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寫作特色等,故事中引人入勝的情節、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人性善惡的演繹等蕩然無存。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學形式,效果差異何等之大。
當然我們的《企業管理》課程教學與上述事例不在一個層次,但也能引起我們的相關思考。一般的企業管理教科書,往往偏重於管理理論的知識性、科學性,文字抽象,甚至晦澀。當然,作為理論教學,如果受眾是有一定社會閱曆、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極強的精英人士,這沒有問題。
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課本的受眾可能是沒有足夠閱曆、閱讀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的年輕人、高職學生,這就不合適了。這樣的教材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容易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抵觸。
本教材的編寫試圖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除了尊重管理知識的係統性、科學性,我們最主要的指導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兩方麵:一是尊重教育的人本性,因材施教;二是注重管理工作本身的人本性,在內容編寫上對有關內容給予側重。一方麵,我們的教學對象主要是高職高專學生、管理知識的入門學習者,他們以往的教育背景中缺乏必要的人文熏陶,尚未積累一定的社會閱曆,最多隻有短期打工的經曆,同時對未來充滿了期許,渴望了解社會,希望自己能夠洞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具備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尋求能夠引發內心深處的共鳴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但對單純的理論學習缺乏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另一方麵,企業管理知識源於實踐,其中包含了具體的時代背景、戲劇化的矛盾衝突、當事人微妙的情感心理、不同角色人物之間的博弈與競合,以及人們心中對理想的追求和對道德倫理的思考,等等,至少是非常精彩有趣並充滿人類智慧的。綜合以上兩點,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體會到管理的這種人本性,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學到管理學知識的精髓之一,還能有效地幫助樹立正確商業倫理觀、提升情商,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具體而言,我們在編寫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內容選擇方麵,以企業管理基礎知識為主,以便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和進行入門學習。第二,對涉及管理人本性或價值觀念的內容,給予強化和一定的引申,幫助學生體會管理的社會性、人本性,並試圖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價值倫理引導,提高人的情商乃至於基本素質。第三,每章開頭設置親切通俗的導入語,幫助學生理解本章基本內容、管理價值、學習的意義等。第四,設計一些特色的小板塊,包括迷你案例、Tips、思辨策劃DIY、相關鏈接等,以體現本教材生動、親切、人文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