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克強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1 / 3)

李克強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封麵

我們衷心感謝人民代表的信任,從擔任新職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感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責任。我們將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把努力實現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作為神聖使命,以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政府,去造福全體人民,建設強盛國家。

——李克強

沉靜地致以微笑,深深鞠躬,傳達出一位大國總理對責任的擔當,也表現出成熟政治家堅毅、睿智的力量

李克強用改革最大紅利讓廣大人民受益

3月15日,57歲的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此時的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李克強是第一位出生在新中國、並同時擁有經濟學博士和法學學士學位的總理。

過去5年間,作為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麵攻堅克難,出手不凡。其敏銳的判斷力,直麵問題、專業果敢的工作作風深得各方讚許。

今天的中國,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同時也進入了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把超過13億人帶入科學發展的全麵小康時代,這是人類曆史上具有史詩意義的創舉。在人民大會堂,麵對近3000名人民代表的掌聲,李克強沉靜地致以微笑,深深鞠躬,傳達出一位大國總理對責任的擔當,也表現出成熟政治家堅毅、睿智的力量。

“改革是中國最大紅利”

外界認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堅持市場化改革,無疑是李克強重要的施政理念。今年初,他在包頭市現場調研改革時提出,要把市場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眾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

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的第6天,李克強就主持召開改革專題座談會。在這次會上,李克強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他強調:“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幹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曆史責任。”在綜合國力穩健提升的今天,正視前進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困難,主動推進改革,體現出中國人由來已久的憂患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感。

十八大以後推進的第一項重大改革就是行政體製改革。李克強作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文件起草組組長,力主將國務院組成部門縮減到25個。精簡高效,體現出李克強的行事風格。改革要從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談何容易,以致每一次機構改革都是一場艱苦的革命,都會遇到諸多阻力和風險,這次改革也不例外。

在研究機構改革方案之初,李克強就明確提出,改革不是簡單地減少機構數量,而是要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該由市場做的要多放給市場,社會能辦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幹預。正是出於這些理念,這次改革方案與以往不同,第一次將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在方案名稱中並列。

在李克強領導下,文件起草組深入部門、地方、企業,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吸收專家意見,專題研究、協調重點難點問題。

在國務院工作期間,李克強深感多個部門管一件事程序之繁、協調之難。他力主創新變革,改變鐵路長期政企不分的狀況,整合食品藥品、海洋等管理機構,優化一些職能交叉的管理機構,使一些延續多年的問題開始得到解決。

企業創業創新是李克強高度關注的事。在這次機構改革中,他力推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