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 溫婉剛毅的外交巾幗
關注
作者:餘瑋
在中國外交的舞台上,傅瑩優雅、美麗、幽默、睿智,被外媒評價為“善於發揮智慧和魅力攻勢的大使”
2013年3月4日上午11時許,當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指定大會發言人傅瑩出現在公眾麵前時,曆來“硝煙彌漫”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瞬間增添了柔和的氣息。
“歡迎大家采訪這次大會,也感謝你們這麼關注我們這次的發布會。剛才來得稍微晚了一點,我這個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麼容易,抱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語調平穩,溫和的話語略帶詼諧。這位全國人代會第七任新聞發言人,也是人代會設立發言人30年迎來的首位女性發言人。2010年1月新華社發布的國務院任免名單中,蒙古族女性身份的傅瑩格外矚目——外交部副部長,這是繼王海容之後中國第二位女性擔任這一職務,是共和國曆史上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副外長。
在一個小時的新聞發布會期間,傅瑩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關於大會會期、預算報告、反腐敗、國防支出、代表結構、領土問題、環境問題、對港政策等9個問題。在回應相關嚴肅話題時,她舉重若輕、娓娓道來。沒有艱深術語,沒有老生常談,從聽眾熟悉的事物說起,如細雨入土,很容易將聽眾吸引過來。
這位曾被外媒評價為“善於發揮智慧和魅力攻勢的大使”,亮相在全國人大的新聞發布會現場時,再次吸引著公眾的眼球……
大笑瞬間的背後
青少年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當醫生,當老師,當歌星,當兵……早年,傅瑩在數學方麵的悟性尤為突出,她曾有過當數學家的願望。但個人理想在時代洪流麵前顯得如此渺小,1969年,響應毛澤東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傅瑩去了內蒙古一個農場進行勞動。
1970年,傅瑩進入當時的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廣播站,並學會了電影放映技術,經常奔波往返於兵團各點之間為戰友們放電影。“當年電話很少,消息都通過廣播,我早上和中午在廣播室廣播,播報天氣和其他消息,還是電影放映員。”
1973年,她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到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係學習,並選擇法語為第二外語,為了適應工作環境的需要,她同時還學習羅馬尼亞語。
大學畢業後,傅瑩開始了外交生涯,曾任駐羅馬尼亞使館隨員,後在外交部主要擔任翻譯工作。她曾為鄧小平、楊尚昆、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參與各種國際會議、外交談判等重要外交活動。
1988年1月20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身著藏青色中山裝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以84歲的高齡會見了48歲的挪威首相、工黨領袖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給這次外事活動擔任翻譯的就是傅瑩。
“你是國際上少數女政治家之一,我很高興認識你。”見到布倫特蘭夫人後,精神矍鑠的鄧小平神采飛揚。布倫特蘭夫人快步走上前去握手,鄧小平看到眼前的女首相著裝時尚,於是說:“你看上去很年輕。”布倫特朗夫人笑著回應:“我48歲了,您也不老嘛。”鄧小平笑了笑,帶著濃濃四川口音說:“我老了,已經84歲了,該退休了……”
兩人一會兒48歲,一會兒84歲,作為翻譯的傅瑩感覺有點亂了,匆忙之中沒留神,把鄧小平的年齡錯譯成了48歲。在場的外交部副外長周南聽出了這一明顯的翻譯錯誤,趕緊說:“不對!不對!”鄧小平問:“什麼不對呀?”周南說:“翻譯把84歲翻成48歲了。”
鄧小平聽後,不但沒有批評傅瑩,反而開懷大笑,幽默地說道:“好呀,我有返老還童術,竟然一下子與布倫特蘭夫人一樣年輕嘍。”布倫特蘭夫人也笑得合不攏嘴,談話氣氛變得非常親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