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論秦皇漢武的正確性(1 / 2)

“殿下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一個極度不和諧的聲音驟然響起,高緯撇了撇嘴想罵娘,又是段韶這個老家夥在給他搗亂!

斛律光的臉色已經凝重起來,明顯依然讚同高偉的主張,可被段韶這一插嘴,斛律光的態度也不再明朗了!

“不知太師有何見教,孤洗耳恭聽!”轉過身對著段韶恭敬的行了一稽弟子之禮,一副乖乖受教的模樣,心中卻已經問候了段韶的祖宗十八代!

“殿下所說卻有可能,但也不是必然發生,先不說突厥會不會回師以助周國,就算突厥回師又能趕回來多少兵力,突厥與波斯聯盟入侵嚈噠又不是過家家,豈會說背棄盟約就背棄盟約的,現在嚈噠被打的節節敗退,但這是因為兩麵作戰,腹背受敵的結果,嚈噠人的驍勇天下皆知,突厥就不怕他們撤兵以後波斯獨木難支慘敗而退,嚈噠反而攻如漠北腹地?

而且突厥內部也不是萬眾一心,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建立突厥汗國不過十二年,雖說如今已曆經三代可汗,尤其是當今可汗阿史那俟斤足智多謀,可稱一代雄主,但自兼並柔然、契骨也沒幾年,突厥之所以能壓製鐵勒諸部一直是自持戰無不勝,一旦突厥陷入大齊苦戰,突厥如何保證各族不反叛?

再者,大軍西征在於速戰速決,就是要在各方沒有反應過來占據關中,至於陳國,隻需令領軍將軍王琳南下壽陽鎮守,擋住陳軍百日還是不難的!

至於河西之地嘛,河套之地我軍棄之不顧也不是不可,隻要守住蕭、散、武三關,關中之地再無波瀾!待大齊修養兩三年,再西麵出擊各方必定平定!”

好吧,在大格局上高緯也說不過段韶,高緯隻能認輸,“太師也同意西征?”

段韶微微一笑,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反而問道:“殿下為何反對西征?”

“不,孤絕不是反對西征,而是反對現在西征,戰國七雄連年征伐死者不計其數,始皇帝開創千秋壯舉,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並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實乃是功越千世,千古一帝也,當為後世帝王效仿!

漢武帝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麵,正是由漢武帝才奠定了兩漢四百年國運,尤其北擊匈奴實乃萬世之基也,後世帝王無一人能這兩位比肩!”

哦,這兩位可都是窮兵極武的主,後世對他們一般都是毀譽參半,高緯既然推崇,為何還要反對西征?

“秦國自秦孝公起發奮於西陲,布恩惠,振孤寡,招戰士,明賞功,西斬戎王,南破強楚,虎視六國,到了始皇帝繼位已曆經百年積累,方有一統天下之力。

漢朝自劉邦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後世皇帝躬儉省約,惠休百姓,德被蒼生,至武帝已曆經六世積累,糜粟滿倉,銀錢數之不盡方有封狼居胥之壯舉!

而如今大齊賦稅尚不足用,若是一戰必要增收賦稅,十多萬大軍作戰,再加上後續防守用兵,要征發的徭役更是不計其數,孤恐怕民不聊生,重演秦末之事!”

高緯的意圖很明顯,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整個大齊就打爛了,倒時來個農民起義,大家就都一起完蛋!

“幾年?”段韶與斛律光沉默半響後,詢問道。

“啊?”高緯先是一愣,然後明白過來,伸出拳頭晃了晃道:“最多十年!”

“好,臣就等十年後殿下席卷天下,囊括宇內!”兩人對著高緯彎腰抱拳道。

高緯鄭重的點了點頭進入軍營,得到段韶、斛律光兩人的默許高緯就勝券在握了,心中卻沒有絲毫輕鬆,反而愈加沉重,他給自己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十年啊,就隻有十年,他要給他們看到一個國富民強的大齊!

“太師,為何如此相信太子能讓十年就能讓大齊強盛?”高緯走後斛律光向段韶問道。

段韶苦笑著搖了搖頭道:“不相信又能如何?國庫已經徹底空了,這些年又天災兵禍不斷,大齊的確打不起了,就算太子不說這些老夫也不會同意西征,剛才隻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隻盼望太子真能給老夫一些驚喜!”

北魏洛陽城是中古之最,在中國古代城池中僅次於唐長安城,是明強北京城的一點三倍,是同時代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六點五倍,當前世高緯看到這一些數據後隻感覺到很大,而真正看到這座淹沒在曆史長河的宏偉巨城才真正被懾服,光是城牆就高五六丈,左右更是一眼望不到邊際,不過高緯記得《伽藍記》中記載,“東西二十裏﹐南北十五裏”,圍著城轉一圈這是要跑死馬的節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