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殿下!”高長恭對著他道謝,不過高緯還是看出高長恭的憂心沒有舒散,擔心這,擔心那,還不如什麼都不擔心,盡量過好此時此刻!
一天的時間不長不短,高緯剛好遊玩完洛陽周邊景色,其實也不能算遊玩,就是走馬觀花的逛了一圈,蘭陵王明顯心不在焉,高緯一個人瞎轉悠也沒有意思!
次日高緯打算去嵩山少林寺看看,見高長恭實在沒興致,高緯也沒再邀請他,帶著皇帝老爹派來的五十名禁衛就前往嵩山了,也不知道少林寺的和尚是否真的如傳說中厲害!
高緯滿心期待的出了城門,一個衣著簡陋的老農深深地望了一眼高緯的背影,轉身進入了一條小巷,走到一個十分普通的低矮門前,左右打量一番,見沒有人跟蹤,對著門長短不一的連敲三下,之後一個身著白衣少年從裏麵拉開門將他引進去,老農進入院子後,看到一個戴著銀色麵具的中年人連忙單膝跪下,道:“主上,高緯已經出城,應該是前往嵩山,高長恭未跟隨!”
“哦!”中年男子在院中來回踱步,語氣有些驚詫:“這位太子爺膽子不小啊,既然如此大膽,我們就送他上路!”
“主上,若在嵩山動手,少林寺會不會插手!”
“一群隻知道吃齋念佛的老禿驢怕他作甚,要是達摩還活著,我們還需顧忌一下,至於慧可不必了,我血冰台還未怕過誰。將洛陽這次派來的高手全部帶上,機會隻有這一次,定要做到一擊必殺!”
“諾!”老農沒有起身,白衣少年三步並作兩步躍上牆頭消失小院中。
從洛陽到嵩山不算遠,一百二十多裏,正常騎馬也就一兩個時辰的時間,高緯一行人走走停停用了一上午才來到嵩山腳底下。
中嶽嵩山處天下之中,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側六朝古都洛陽,為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名揚四海的嵩山!
華夏千百年來最主流的儒、道、佛全部再次留下濃墨重彩的痕跡,嵩山由少室山和太室山組成,佛道兩家很公平的各占一處,魏孝文帝在少室山建會善寺,後為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所建,跋陀沒住幾天圓寂之後,菩提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少林寺建立禪宗,姬神光立雪斷臂得達摩衣缽寄居嵩山,至此之後嵩山成為禪宗祖庭!
而在就在太室山上,秦朝所建的太室祠化名中嶽廟,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道陵在此頓悟九年,天師寇謙之在此改良五鬥米三十餘載,立北天師道出山傳教,從此道教在中原大地大行其道,嵩山也成為道教聖地!
隻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寇謙之活著時道教繁榮昌盛,寇謙之一死道教立刻由盛轉衰,地位極速下落,也就幾十年之後宇文泰、高祖宰割天下,威宗建立大齊,天保六年一場聲勢浩大的佛道之爭在鄴城展開,道教敗北羽铩而歸,威宗下令廢除道教,於是大齊國境內再無道士,寇謙之的新天師道教團,至此便煙消雲散。
與此同時周國、陳國的佛教也趁火打劫,對境內道教窮追猛打,從此道教一蹶不振,隻剩下龍虎山正一道張道陵一脈還在苟延殘喘,在這之後的五六十年道教一直沒有出頭之日,隻有等那個號稱老子後裔的李家王朝橫空出世,道教才能在與佛教一較長短!
而如今的天下,釋迦牟尼的佛光從晉陽照耀到建康,從鄴城照耀到長安,天下蘭若成千上萬,僧尼數百萬,寺內的香油錢超過三國國庫,當真是萬家生佛,中華大地徹底成了佛國,也不是釋迦牟尼在天上看到這一切,再想想自己在印度教排擠下苦苦支撐的佛教有如此局麵作何感想?
也怪不得宇文邕要滅佛,看著香煙繚繞的佛寺,高緯堂堂大齊太子也起了貪婪之意,這可是大齊數年的賦稅,兩百萬的子民,就這樣屬於佛家了?
“殿下,是否前往少室山?”
“不去,先去看看太室山三十六峰,在中嶽廟宿一晚再前往少室山!”高緯抬頭瞭望太室山,峰壑開綻,淩嶒參差,岩嶂蒼翠相間,峰壁環向攢聳,恍若芙蓉之姿。
“諾!”於懷恩奇怪高緯為何不選擇名寺雲集的少室山,反而去日漸荒蕪的太室山,但見高緯自來到嵩山就臉色陰沉,不敢多問連忙吩咐下去!
高緯不是一個好遊客,不論前世今生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