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兄弟情深前緣定(上)(2 / 2)

一個八角小亭俏皮地佇立在碧綠的人工湖麵上,像是在湖麵上展翅欲飛的蜻蜓似的,四周常綠數木掩映,遠處幾隻徘徊的鳥兒,這巧奪天工的設計真是令人不盡感歎!

亭中,一張榆木桌子上玲珞有致地擺著幾隻食盤,旁邊有一個穿著粉色衣衫的侍女手裏端著裝著酒具的盤子侍立在側,兩個身著長衫的男子在向湖麵凝望著。其中在前麵的一個身穿黃衣,稍稍後麵的一個則身穿青衣。那黃衣男子看來大概二十年許,相貌清秀,臉龐白皙,頂上戴了個黃色雲冠,挽著長長的黑發,手裏還拿著一把折扇,給人以滿是書卷氣的印象。而那青衣男子則恰恰相反,年紀大概三四十歲,麵目略黑,臉麵長的卻很是不好,然而那頜下的幾縷青須倒是給他添了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可真算的上是造物弄人了!

“王先生,你說,我該怎麼辦?”那個身穿淺黃衫子的男子回頭向身後的那名男子似有似無的問道。

“以山人愚見,晉安王理應將此旨意封還!”那身穿青色衣衫的男子捋了率頜下的幾縷飄然的青須,緩緩的答道。

那黃衣男子聽了那青衣男子的答話似乎很是吃驚,轉過頭來,向身後那青衣男子有些好奇的問:“噢?不知王先生為何如此說?說實話,自從父皇下旨以來,你還是第一個提出如此意見的人呢!”

“這很是明顯!昭明太子逝後,朝中雖是表麵上分了好幾個派係,但最有競爭力的還是您與臨川王了,因為你是嫡係,最有競爭力,這是臨川王所不能比的。可是現在皇上下旨要你繼任皇太子之位,表麵上是好事,可是你想過臨川王嗎?此前,哪怕有一點好處,他都不會放過,可是現在卻對此事極為讚成,甚至最先上表賀喜,這是什麼原因?”那位青衣男子就是蕭綱剛剛招募進府的幕僚王規了。

王規字戚明,琅邪臨沂人,王儉之孫,生於齊武帝永明六年。八歲居母喪,有至性,稱孝童。既長,好學有口辨,天監中,太極殿功畢,規獻新殿賦,其辭甚工。除中書黃門侍郎,與殷鈞、王錫等同侍東宮,俱為昭明太子所禮。昭明太子蕭統薨逝後,王規便辭官投向了晉安王蕭綱的帳下,做了幕僚,此次,追隨蕭綱一起來到南徐赴任。

看著神色黯然的蕭綱,深知個中情由的他還是忍不住說道,“如今對他的野心威脅最大的就是您了,您要是接了這封旨意,就是置亡兄於不顧,此舉是要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那麼,你就會失去很多潛在的支持!”

蕭綱聽了王規的談話,很是傷感,長長歎了一口氣道,“唉哥哥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本應該是我大梁繼任國君的不二人選,可是卻”竟然情不能自抑地潸然淚下。

“王爺,此時不是哭泣之時。而現在據我所查,前太子的薨逝於臨川王也有著莫大的幹係!”看著十分消極的蕭綱,王規不得已下了一顆猛藥,因為,他早就知道,蕭綱最在乎的是什麼。

“什麼!你說什麼!我皇叔,他,他怎麼可能?”蕭綱幾乎是大吼起來,揪著王規的衣領叫道。

王規則麵色平靜的繼續說道,“這非常可能!太子為什麼會在他的轄地薨逝,而且是因為溺水,可是,我想,王爺應該比我更清楚,太子的水性到底怎麼樣?”

蕭綱的腦中突然想起了十一年前的那個寒冷的冬季,禦花園中一個假山圍繞的小湖旁,一個瘦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