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韋百川小時曾經是一個孤兒,那時正處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統治後期,朝政敗壞,無以聊百姓生,四處討飯為生,韋百川也是從小就不得已以討飯為生。也許是前世修來的福分,十幾歲時的一次乞討竟然碰巧到了後來聞名天下的車騎將軍韋睿的府上,韋睿看他可憐便收入府中,在韋府給韋放和韋正兩位公子做書童,韋百川這個名字就是大公子韋放給他取的,取義為“海納百川”,就是提醒他永遠都不要自我滿足,百川雖大,遇海則泯。韋百川雖然不是很明白這個名字的意義,但是心裏卻對韋睿一家特別感激,直欲一身相報!尤其是讓他尤為敬佩的——韋睿。
後來,細心的韋睿發現韋百川並不是做書童的材料,因為每次讓他陪韋放和韋正讀書時,總是不到一盞茶功夫就酣然入眠了,隻是睡覺鼾聲極大,倒是惹的兩位公子不能安靜讀書了,但是一到和兩位公子一起習武時,總是樂此不彼,比兩位公子的接受能力還要快,這倒是讓韋睿吃驚不已!後來,有識人之名的韋睿便開始培養起韋百川專門習武了,希望韋百川在武學上有所造詣,還時常教授他行軍大戰之法,這投了韋百川所好,自是十分珍視這個前世修來的大好機緣,練的格外刻苦,期望認真程度讓韋睿讚賞不已。兩者名為主仆,視為父子,與韋家放、正、棱、黯四公子也是以兄弟相稱。以至於到後來,韋睿從龍追隨高祖打江山東征西戰時,韋百川已經是韋睿軍中第一急先鋒將了,備受重用。
不久前,駐守南徐的韋百川接到臨川王蕭宏的鈞令,要他火速支援揚州參軍王威虎剿滅觀音山上的一夥盤踞已久的山賊,鈞令上說今上要在揚州建造一座寺廟來緬懷早逝的昭明太子。因為一直追隨韋睿的緣故,對於昭明太子,韋百川見過的不知一次了。在韋百川的印象中,雖然與昭明太子的接觸並不是很多,但以一個軍人的直覺和自己的親身感受來講,他與軍中其他將領一直認為,昭明太子是大梁朝繼任中興國君的不二人選。
不久前,太子在揚州無故溺水而逝,稍有政治見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何人所為,而今上卻罔若不知,韋百川為此曾聯名數十位軍中將領集體上疏,要求徹查凶手,以慰太子在天之靈!誰知恩帥韋睿卻告訴他:此舉無用徒增上怒,自古軍不問政!韋百川自是不信,但是後來太子死因不明一案始終也沒有結果,而自己也因此事牽連,被降職為南徐參軍,不過韋百川倒不是很在乎官位的大小,倒也能隨遇而安。
接到命令的韋百川立即整合手下人馬,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已是破敗不堪的揚州城。正所謂兵貴神速,誰知那揚州參軍王威虎卻絲毫不提出兵圍剿山賊之事,三日一大宴兩日一小宴的花天酒地,韋百川卻也是毫無辦法,隻因為這王威虎原是臨川王的部下,如今臨川王聖眷正隆,權勢熏天,雖然韋百川通過情報已經知道揚州城新招洗劫正是這位揚州參軍指使部下所為,但他又不是傻瓜,自從上次上疏招貶後已經看明白很多,自不會無緣無故的去觸這個強勢黴頭。
那王威虎在韋百川的再三催促下,今日才勉強收拾了手下的兵士向觀音山進發。回頭看了看後麵腳步輕浮的王威虎和一群行為散漫的揚州士兵,韋百川無奈的歎了口氣,指揮著部下,“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