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上梁不正下梁歪(1 / 2)

見到白虎團丟下火槍,抄起兵器與漢軍肉搏,陳友諒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區區白虎團不過數萬人,怎能跟大漢的百萬雄師相比?鄧愈的白虎團,看起來是難逃一劫。

“殺!給我殺!殺光他們!一個不留!小小鄧愈,不過是朱元璋帳下的一條走狗,竟然敢狗眼看人低,今天,就拿他的人頭給我祭旗!先殺鄧愈,再殺朱文正,最後是朱元璋!我要讓他們知道,跟我陳友諒作對,那就是死路一條!”

漢軍嘶吼著衝上城頭,腳跟還沒有站穩,一排弓箭帶著風迎麵撲來。

剛剛登上城頭的漢軍被利箭射穿了身子,徑直仰麵摔到城下,城頭上,戴著紅櫻頭盔的朱軍從四麵八方趕來,迅速奪回了城頭與木欄,那是相鄰兩個門的守將與朱文正的預備隊及時趕到,在最後關頭加入雙方肉搏。

冷兵器時代的肉搏非常殘酷,經曆了幾個小時的戰鬥,臨近兩門的守將全部陣亡,就連朱文正都受了傷,他本著輕傷不下火線的原則,愣是咬牙堅持,直到再一次打退漢軍的進攻。

更為神奇的是,朱文正竟然就趁著漢軍退卻的時候,組織泥瓦匠,將城牆的缺口給補了起來!

對於朱文正在洪都的表現,曆史學家們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鄧愈用木欄抵擋,是緩兵之計,毫無疑問是正確的選擇;

朱文正率領軍隊前來增援,一邊與漢軍戰鬥,一邊組織人修補城牆,城牆不完整,始終不是陳友諒的對手,因此,朱文正的做法更是超越了所有人的眼光,是無比精準且具有前瞻性的做法!

當漢軍企圖再一次發動攻擊的時候,看著修補完成的城牆,就連陳友諒都忍不住歎了口氣:“這個朱文正,一點都不比朱元璋差啊。”

看著城頭依然飄揚的朱字大旗和城下堆積如山的屍體,陳友諒歎了一口氣,下令全軍撤退,回到吉安修養生息。

倒不是陳友諒被打的害怕了,相反,深諳用兵之道的他,明白久攻不下的撫州門已經成為漢軍的噩夢,士氣怎麼說來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則怠矣。

龐大的漢軍在吉安這座小城裏休息了整整半個月,炮彈什麼的,已經在撫州門前打個精光,陳友諒的九江基地也沒有多餘的炮彈,這一次出征,他就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不滅朱元璋誓不回頭,可是沒想到,卻連朱元璋的侄子都滅不掉。

這時候的陳友諒啊,那心情用一句話可以形容,叫躲在吉安,畫個圈圈詛咒朱,畫著畫著,就畫出呂公車的圖紙來。

南方鋼鐵不多,可是木材和竹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陳友諒眼睛一亮,造了十幾輛登城專用的呂公車,全軍再一次浩浩蕩蕩的朝洪都進發。

這一次,他避開鄧愈防守的撫州門,選擇了離鄧愈遠遠的新門進攻。

守衛新門的將領叫薛顯,之前是個山大王,出身跟鄧愈差不了多少,不同的是,鄧愈是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還比較具有民族大義的山大王,而薛顯就沒這麼多講究了,遇見誰殺誰,典型的叢林土匪頭子。在不幸劫到朱元璋的時候,薛顯為了活命,二話不說,一點骨氣都不講的投到朱元璋的旗下,一直以來表現平平,也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