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是趕盡殺絕的高壓政策,一方麵是安撫人心的懷柔政策。
除了死忠於陳友諒的那些人,其他人用膝蓋想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於是,我們偉大的曆史小說家羅貫中先生,就隨著潛逃的大軍一起,溜出了鐵桶一般的包圍圈,踏上了回家隱居,吃飯睡覺寫小說的道路。
漢軍每天逃離的人數呈級數增長,陳友諒殺了一批,又出現更大的一批,殺到最後,連行刑官的刀都卷了刃,所收獲的,除了自家士兵的一地人頭和越來越低迷的士氣,再無其他。
鬱悶的陳友諒每天喝的酩酊大醉,心知朱元璋不會放過自己,索性破罐子破摔,體驗一下放縱的感覺,這麼長時間,他太累了,直到今日,死期將至,反而前所未有的輕鬆起來。能夠死在二哥的手上,也算是沒有折了他陳友諒的威名。
左右金吾將軍眼看陳友諒醉酒沉睡,想起他對自家逃亡士兵的暴虐與殘忍,二人悄悄一商量,抽出佩劍,割下了陳友諒的人頭。
一代梟雄陳友諒就這樣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手上。
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聽說之後,同樣記在自己的曠世神作之中,隻不過主角的名字,換成了張飛。
在左右金吾將軍的指揮下,剩餘的十八艘戰船高掛白旗,二人親自端著錦盒,前往朱元璋陣營中談判。
考慮到張定邊之前的突襲,這一次會談,朱元璋沒有出麵,李善長與劉伯溫全權代表軍隊受降。漢軍水軍無條件投降,十八艘戰船以及所有水兵使用的兵器鎧甲全部交給朱元璋部隊使用。漢軍之中,想要跟著朱元璋打仗的,全部編到俞通海的帳下。不願意繼續打仗的,發放路費返鄉務農。一場曠世之戰,至此才算徹底結束。
劉伯溫搖著扇子,與李善長交換一個眼色,壓低聲音問到:“你們陛下呢?”
兩個人精怎麼能不知道朱元璋的心思,隻要陳友諒老老實實的認個錯,他們就還是兄弟。可是朱元璋能夠不念舊恨,劉伯溫與李善長卻不行,同樣不能容忍的還有千千萬萬的將士。那麼多優秀的將領死在與陳友諒的內耗上,這是一種屈辱,更是一種不得不報的血海深仇。
左右金吾將軍愣了一下,隨即拿出錦盒,恭恭敬敬的遞到李善長的手裏。李善長掂了掂分量,估摸一下盒子的大小,便已經知道裏麵裝的是什麼東西了。
“陳友諒也算的上一世英雄,隻可惜走錯了路。唉。”李善長將錦盒交給恭候在左右的侍女,讓她們把錦盒送到朱元璋那裏去。同時,對漢軍的左右金吾將軍道:“辛苦二位,現在回去,可以即刻開始交接。所有漢軍兄弟全部上岸,武器兵甲全部留在船上,我們已經在岸邊埋好鍋燒好飯等待眾位兄弟前去用餐。至於船上,隻需要留下二位將軍跟我們對接清點即可。二位將軍功不可沒,此事結束之後,必有重賞。”
兩個將軍當即臉上浮現出喜色,紛紛向劉基和李善長行禮:“那以後就多多仰仗二位大人了。”
送走了漢軍兩個金吾將軍,李善長與劉伯溫信步走到後堂,朱元璋正愣愣的看著麵前的錦盒。那盒子依然蓋子緊閉,連紮在上麵的綢帶都沒有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