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仁勝恩禮勝威,對下屬注重感情投資帶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禮。(1 / 3)

持之以敬,臨之以莊,無形無聲之際,常有凜然難犯之象,則人知威矣。

大將以救大局為主,並以救他人為主。須有嘉善而矜不能之氣度,乃可包容一切,仆之所誌,其大者蓋欲行仁義於天下。

一、以誠換誠,關心下屬情須真

在評價曾國藩的用人上,湖廣總督李瀚章說:“推誠布公,不假權術,故人人樂意為他所用。”曾國藩的一生遊走官場,飽嚐人心險惡和權謀之苦,然而在他心中仍然以“誠”為本,認為處世“須有一誠字,以之立本立誌”。他把“誠”當做天道,不管是對待下屬還是教育子女,他始終強調做人的學問,最基本的原則和思想就是誠,而且“誠”必須出自內心。

人是感情的動物,感情雖然沒有武力和利益那樣的威力,但是在人際關係中,卻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隻有感情上的溝通才是最長久的,也是最可靠的,作為上級,不能單純靠級別、權力和利益來控製手下,這也許會使你享受到權力帶來的暫時快樂,可是也往往帶來惡果。而如果在平時就注意和手下保持感情上的交流,就可能得到他們真心的服從,而且,這種服從不會因為地位、利益、權力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感情交流的一個關鍵,就是要講究誠信。自己對手下要誠心相待,手下也會誠心回報。所以兵法說:“上好信以任誠,則下用情而無疑,故戰無不勝。”這種馭下之法,被稱為“以誠換誠”。

12—1—1

曾國藩正是以誠換誠的高手。他最反對通過權術來控製部下的做法。曾國藩認為,為領袖者,必須要具備“待人以誠”的美德。待人以誠,則別人也可能待己以誠。即使少數人不以誠待己也終會遭到輿論的譴責。如果待人以權術,恃盛氣,挾私見,縱然得勢於一時,最終也會遭到唾棄。

“以誠待下”是一個企業形成內聚力的重要精神因素之一。現代管理的實踐證明,不論對人,對物、對財的管理,最後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人是一個複雜社會化的動物,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不隻是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且還有精神的追求,人需要尊敬,需要信任和了解。孔子主張“君使臣以禮”,這個禮就是要求對人要尊敬。“敬人者人恒敬之”,隻有尊敬別人的人,才能得別人的尊敬。以誠信的態度對行部屬,尊重職工,是企業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

著名的企業家法蘭西斯,根據自己從事多年管理的經驗強調感情的重要性。他說:“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使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也能用錢在一天或一小時之內,買到別人一定的肌肉動作……但是,你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主動,你不能用錢買到忠誠,你也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奉獻,而這些東西卻都是我們工廠的經營者所需要的爭取的。”錢不是萬能的,人的工作熱情、積極性、創造性和對事業的奉獻犧牲,是要靠調動人的理性和熱情。熱情來源對他們的尊重、信賴、理解、關心和幫助。

以誠對待下屬和職工,真心誠意地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管理者應該在員工最需要關愛的時候關愛員工。隻要能敏銳地掌握員工心裏微妙的變化,適時地說出適合當時情境的話或采取適當的行動,就能抓住他們的心。特別是當員工情緒處於低潮時,也是最容易抓住員工的心的時候。所以當員工處於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尤其要特別關注:

員工生病時。當身體不適時,這時人的心靈總是特別脆弱。

員工工作不順心時。因工作失誤或無法按照計劃進行而情緒低落的時候——因為人在彷徨無助的時候,對來自別人的安慰或鼓舞的需要比平常更加強烈。

員工處於人事變動時。剛剛調來的員工,通常都會有交織著期待與不安的心情,這時,管理者應該幫助他早日消除這種不安。另外,由於工作崗位構成人員的改變,員工之間的關係通常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員工的家庭出現問題時。如經濟方麵的問題,家庭經濟緊張,或收入突然減少,或一下子要支付一筆很大的開支而影響了家庭的正常生活等;子女方麵的問題,入不了好的學校,成績差,落榜,失業或闖禍違法等;長輩方麵的問題,對夫妻雙方的父母,或照顧不周,或他們覺得厚此薄彼而產生了不滿,或有親人、朋友去世等;夫妻之間的問題以及突發事件等。

關愛員工要從細節做起。現代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著組織作用,它支配和組織著個體的思想和行為。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情感交流是相互的,當企業從細微處關懷員工,以真摯的情感對待、打動員工,而不是把人當作沒有感情需求的機器時,員工才會以真情回報,擔負起做好工作的責任。

現在,日本提倡“走動式”管理,要求高階管理走到員工當中去,與員工交流感情了解員工的需求。事實證明,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提高管理效率的好方法。在豐田集團,高層管理者大力提倡社團活動,如車間娛樂部、女子部等,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豐田對社團活動所寄予的另一個莫大期望,是培養管理者能力。因為不管社團的規模大小,要管理下去就需要計劃能力、宣傳能力、管理者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另外,整個豐田企業的活動也很多,綜合運動大會、長距離接力賽、遊泳大會等,每月總要舉行某種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總經理、董事等管理者隻要時間允許都會參加,與員工一起聯歡。所有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員工的素質,增進了員工對企業以及管理者的感情。

國外的企業的管理經驗證明,企業的經營者要有感情的投入,要平易近人,要與職工同樂,要關心職工的疾苦,了解職工的需求,這樣才能上下溝通,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因為,任何一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不隻僅僅是科學知識的物化,也不僅僅隻是物化勞動的物化,也是人的情感的物化,是人的思想、情感、意誌的對象化。上下同德,上下一心的所形成的巨大物質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以誠對待部屬,對待職工,進行感情的投入是很重要的事情。

二、以心交心,重視員工滿意度

12—2—1

管理的本質,在於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使員工在群體中高效率地完成組織目標。要使員工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必須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程度。盡管員工滿意度作為一種心理狀態難以被衡量,然而企業管理者並不應該忽視其對於企業管理的作用。

員工滿意度是衡量經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管理者可以通過了解員工的滿意度,找出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有針對性地製定改進措施,對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加以改進, 使員工獲得更大的滿意度,使工作部門更加具有團隊作風、凝聚力和戰鬥力。

管理員工的滿意度,首先應該確立衡量員工滿意度的指標,形成有效的指標體係,用它來規範滿意度管理的有效運作,使之落到實處。這個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一、工作環境。

工作環境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考量工作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環境不能達到要求,你很難要求他心情舒暢地工作,因為如果工作環境太差的話,他根本無法提其興趣,無法心情愉悅地做事。

管理者應該把員工的工作環境的舒適度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考慮,考慮員工所需要的設備器材是否已經配備齊全,比如微機、打印機、網絡等等,這些東西在現代化的公司算不上什麼奢侈品,都有條件達到,但是沒有或者性能不好將很大程度地影響員工的心情和工作質量。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重視它,是否注意到員工的這些需求,是否給予了相當的關注,惟有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員工才能獲得一個相對較為滿意的工作環境,惟有在滿意的工作環境下員工才能更加滿意地工作,工作才更有效率和成果。

二、薪資製度。

與過去信奉得到的依賴於付出道理相同,現在的企業更願意信奉員工的付出依賴於他所得到的。從這個觀點出發,經理應更加主動地製定有效的薪資製度,用薪資管理並激勵員工。

員工的工資水平是否合理,分配是否公平,是否達到了員工的滿意,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員工的滿意度,都需要加以解決和研究,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擁有完善科學的薪資分配製度。一個合理的薪資製度,是衡量員工滿意度的生命線,能夠讓員工在薪資激勵下不斷感到滿意並不斷付出。

三、職責是否清楚。

責權利相統一是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保證員工滿意的最為根本的要求。責權利中任何一點的失衡都將打破這個平衡,使員工落入不公平的逆反情緒當中,產生抱怨和不平,影響員工的士氣和心情,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和滿意度的降低。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確定各崗位職責,並以製度的形式出現,告訴員工各自的職責所在,讓員工的工作有所依據,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真正擔當起職位賦予的職責和權力,使管理落實到人。

四、考核政策是否清晰。

考核關係到員工的薪資和晉升這些利害關係,如果考核的政策和規定都很模糊,員工不了解考核製度,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又沒有考核目標和考核程序的溝通,甚至存在暗箱操作,這樣的考核就失去了意義。不明不白的考核結論是無法令人接受的,更無法得到員工的認可和滿意。

所以,考慮到員工的滿意度管理,經理應扭轉這種被動局麵和單方行為,應多一些與員工溝通關於考核的問題,將考核的政策與內容告知員工,讓員工清楚整個考核的程序和過程,使員工在考核中獲得滿意感。

五、人際關係是否融洽。

人際關係是保證和諧工作氛圍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衡量員工滿意度的重要指標,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權利資源,是保證人們按自己方式做事的一種的手段。

因此,管理者必須對部門的人際關係給予關注,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幹預,積極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使員工關係更加和諧,更加有凝聚力和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