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少年(1 / 2)

炎熱的夏天剛剛過去了一半,秋風送爽的季節還沒到來,住在村東頭口子上的楊半瞎子終於咽下了最後那口氣,半天沒有喘過一口氣,讓圍在他邊上的山民們齊齊喘了口粗氣,如同放下心中橫旦著的石頭一般鬆了口氣。

不像前兩次那般,明明咽氣了,要不了兩時辰,又活靈活現的從床上爬了起來,嚇得眾人以為詐屍,紛紛奪路而逃,連著兩次,讓大家的麵子都給丟個精光,這一次,總算是不用再互相嘲笑了。

嗩呐在淒厲的呐喊,銅鑼在大聲的喧嘩,原本一片寂靜的山林變得格外的熱鬧。

原本應該是悲傷彌漫的聲音,落在大家的耳朵裏,卻像是如同說不出的高興一樣,完全就像是喜慶的節日一般,就差大家沒跳舞了。

這是坐落在深山老林裏麵的小山村,圍繞著被大山包圍的山包上坐落著二三十棟的泥土房,山裏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為的規律。

然而自從十六年前楊半瞎子帶著他那寶貝孫子來到了這裏落腳之後,這裏的寧靜就被徹底打破,隔三岔五的不是村東頭丟了打回來的山雞,就是村西頭掛在柱子上的臘肉不翼而飛,一次,兩次下來,大家也就心裏都有數了。

本來大家也想跑到懷疑的對象家裏,來個龍門陣好好的比劃比劃,說道說道,但趕巧的是村裏剛好有老人病倒眼看著就要咽氣的時候,楊半瞎子上門,不知道怎麼瞎鼓搗幾下後,硬是把被閻王拉去半條命的病人給拉了回來,又順帶著把出去打獵摔斷腿的大富給治好後,眾人算賬的心思也就淡去,相反倒是不時送些打來的獵物上門。

隻不過不知道是送的不夠多,還是人家胃口大,掛在柱子上的臘肉繼續飛,掛在瓦簷下風幹的山雞一樣丟。

山裏的人雖然好客,但也不是無節製的好客,總不可能自己餓著肚子拿來給別人吃吧,半年以後,再沒有人會在家裏存隔夜食,往往都是當天打到獵物該分的分些出去,該送的送些出去,也不差著人家,其他的自己當天全部解決掉,唯一的後果就是不出去打獵的時候,大家麵對的往往都是清淡如水的煮稀飯。

這樣的日子一直堅持了五年,直到楊半瞎子的孫子楊易學會用簡易陷阱出去獵食之後,大家才開始略有盈餘的庫存,不再有那種不出去打獵就喝清水湯過日子的局麵出現。

對他們爺兒兩,山裏人是又愛又恨,哭笑不得。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楊半瞎子逝去的這一天,眾人的臉上才會露出如釋重負一般的表情,好歹以後不用經常過著喝清水湯的日子了。

楊易穿著一身孝服跪在爺爺邊上,望著爺爺那銀白的須發,安詳的麵孔心裏說不出的唏噓,把自己從小帶到大的老頭子真的就這麼的走了,一句話都沒留的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楊易邊上,一同跪著三個比楊易壯碩許多的三個壯漢和一個瘦削女孩,他們是隔壁耿大叔家的孩子,從小和楊易一起,跟著楊半瞎子身邊長大的,而其中的耿小妹更是楊半瞎子當年從閻王手裏硬生生的給搶回來,耿家一家人早已把楊半瞎子當成了自家的老人一樣看待。

在楊易的邊上,還趴著一隻全身毛色通黃的土狗,耷拉著腦袋趴在那裏,眼睛眨巴眨巴的看著楊易,似乎很好奇一樣。

今天的喪事就全部都是耿大叔在處理的,從二十裏外的另外一個村子裏請來了送喪班子,又聯係著買了些平時根本就不舍得買的一些雞鴨魚,最後買了套嶄新的衣裳把楊半瞎子身上那套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衣服給扒拉了下來換了上去,把攢下不多的家底給花了個精光,但耿大叔卻絲毫沒有埋怨的心思,依舊在不停的忙和著,招呼著來往眾人。

平時不知道,楊半瞎子走的這一天大家才發現他早已深深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裏。

十六年的時間,這方圓三十裏住著的人家,幾乎就沒有哪一家沒被楊半瞎子看過病的,好多家都是眼看著要見閻王了,抬到這裏後又給拉了回來。

這一天,來往的人絡繹不絕,有年邁的老人,有壯年,有青年,有小孩,有女人,每一個人出去的時候眼眶通紅,半天說不出話來,楊半瞎子的離去,如同讓他們失去了半邊天一般,這往後,要是誰家在有事情該怎麼辦啊?

“呼,累死我了,跪的腿都麻了”深夜十一點,最後一波人走掉後,楊易跪的筆直的身軀一下子癱軟了下來,嘴裏抱怨著說道。

老頭子走就走好了,還非得要折磨大家一通不可,等以後有機會見到了,非得好好說道說道拔幾把他的胡子不可。

看到楊易的舉動,一旁跪著的四人也放鬆了下來,紛紛揉捏著自己早已跪麻的雙腿,臉上露出苦笑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