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老爺,渭河邊上的事情您都知道了吧?這也是個大事啊。”
盧本性點了點頭,對孫毅說道:“孫大人,小老兒已經找了莊子裏的人開始朝著渭河邊去送建材了。”
孫毅點了點頭,其實這次借款,就是類似於國債了,孫毅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這次大地震,雖然對於渭南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滅頂之災,但是同時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渭南想要脫穎而出,就需要大量的資金。
一萬兩是絕對不夠的,除了這一萬兩之外,孫毅還在盤算朝廷能給撥多少重建的款項,孫毅回到衙門之後,就開始了給嘉靖上書。
整個災區最先恢複的就是驛站線路,孫毅的奏章也得以經此遞送京城,城內的破磚爛瓦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的斷裂的木料全都被運到了渭河邊,沿著河邊堆砌了起來。
除此之外百姓們又開始在其他的地方挖土往河提上填,渭南這邊的大堤漸漸的穩定住了,這些原本就在孫毅的計劃之內,但是除了這之外,孫毅最擔心的就是上遊的河水,會不會在那邊決堤。
孫毅帶著人沿著渭河,朝著上遊走去,身後帶了十幾個衙役,好不威風,很快除了渭南縣界之後,就到了附近的鹹寧縣,畢竟之前曹萬他們幫了孫毅一個大忙,孫毅也承諾了要幫鹹寧重建。
鹹寧其實就是大明宮的廢宮城建的縣,原本是這西北一等一的富庶之地,但是由於此地的建築物大多數已經年久失修,孫毅到鹹寧的時候,卻沒有看到往日繁華的跡象,恰恰相反,鹹寧這邊雖然不是重災區,但是明顯要比渭南受的影響大的多。
路邊到處都能看到死屍,不少的災民躲過了千年一遇的大地震,卻沒有躲過這年年可見的嚴冬,無數的災民在饑寒交迫中,倒在路邊失去了意識。
“大人,咱們還繼續往前走嗎?”
“當然要走,鹹寧至今沒有人去管渭河,一旦出了事,恐怕到時候咱們渭南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啊,你們誰知道渭南的縣衙是哪裏?”
“回大人,小人丈母娘家是鹹寧的,小的帶您去。”
一個衙役站了出來,孫毅點了點頭,衙役徑自帶著孫毅繞過了一個巷子,之後又往南門處走了一條街,孫毅終於見到了鹹寧縣衙的“遺址”之所以能認出來,是因為在縣衙門口的那張牛皮鼓正無助的倒在地上。
“去,通稟一下,說是渭南縣縣令來拜訪了。”
“諾。”
一個衙役跑進了縣衙,過了好一陣子,才帶著幾個身上裹著白布,上麵還滲出了絲絲血跡的衙役模樣的人出來。
“卑職見過孫大人。”
“你們家大人在哪?”
“回大人,我家......我家大人那日就被埋在廢墟裏了。”
一提到縣令,這幾個人就有些結巴了,其實官場一直有個傳統,就是甭管去多遠多爛的地方做官,都不會修官署,因為一旦修了,就代表著你想在這裏常住,當官的人都指望著步步高升,所以一般官署隻要不塌是不會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