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回響

黑客進階之路

安全黑客,在圈子內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白帽子”,他們與涉及黑產的黑客相對立,一攻一防,代表正義

他們更願意被叫作安全人員

王海璐 記者

本期寫作《黑客之道》

我采訪過的安全黑客分為三類,一類謹言慎行,24小時開著防火牆,很難指望從他們口中得到一點有效信息;第二類天不怕地不怕,完整地看見並接納了自己,坦誠,自我檢省和批判,有時我甚至都覺得他們對待自己過分嚴苛了;更多的人介於二者之間,他們讓我看到了黑客的聰明,我采訪他們,他們也采訪我。

毫無疑問,後兩者為我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觀點。我盡力地去理解他們,試圖準確地呈現他們。

外界對於黑客的看法總是帶著惡意,他們將白帽子與涉及黑色產業的黑客混為一談,這讓我的采訪對象感到困擾,他們甚至更願意被稱作安全人員,這個詞中立、保險、職能化。

但同時,他們也修正了我對於白帽子是守衛網絡安全的英雄的看法,認為那不過是理想主義。更多的時候,他們隻是以興趣為驅動去滲透、去控製,在黑白之間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差別僅僅在於攻擊的場景和目的。

一位安全黑客在和前女友分手的第三天接受了我的采訪。女孩曾經在微博上發狀態,“既然有一個愛我的高富帥和一個愛我的小屌絲擺在我麵前,我為什麼要選擇後者。”

明目張膽地劈腿、盲目地攀比和物質崇拜,都讓我感到困惑,在當下的社會規則裏,一個看似無所不能的黑客和一個嬌氣的小姑娘,到底誰才是弱者?

我希望我看到了白帽子的真實世界,他們享受那種“我把你搞壞了你還修不好的屌屌的樣子”,但心地並非不單純、不善良。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也僅僅是一群愛玩電腦的工科男罷了。

如何做警察

卜昌炯 總監

本期編輯《這個“美國隊長”長著一張中國臉》

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警察成為新聞事件主角的頻率似乎都在增加。

6月9日,河北省肅寧縣發生的暴力槍擊案算是最新一例。當地村民劉雙瑞持雙管獵槍射殺兩名鄉鄰後,又將聞訊趕來的兩名警察開槍打死。隨後,他本人也被警方擊斃。

與一個多月前發生在黑龍江省慶安縣的徐純合事件不同,這一次警察是受害者,是一場純粹的悲劇性事件。而前者除了悲劇元素,還引起極大爭議,留下了冗長的回聲。

相比中國警察,這半年來美國警察上新聞版麵的次數要更多,且大部分都與槍殺或粗暴對待黑人有關。一個多月前,美國東部城市巴爾的摩騷亂更是因一名27歲的非裔男子被警方帶走後“非正常死亡”而爆發了一場大規模騷亂。《時代》雜誌在封麵報道中將其與1968年馬丁·路德遇刺後引發的騷亂相提並論,奧巴馬在發言中也態度鮮明:“一些警局需要進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