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神上的不安可否用技術去修複?(1 / 2)

精神上的不安可否用技術去修複?

封麵

不安全感

“越深入到這一行你就會發現自己越無力,因為你會發現可以操控的東西太少了。”單好奇說。這就像是一個不斷膨脹的圓,代表已知的體積越大,與未知的接觸麵積就越大,白帽黑客們在安全防護領域浸淫的時間越長、越深入,越有一種不安全感。

劉健皓辦公桌旁,一個紙箱裏散亂地堆放著各個品牌的智能硬件: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攝像頭、智能手表……在這些他們專門買來做安全研究的智能硬件中,有一個海康威視的攝像頭——今年2月,網絡上突然曝出海康威視監控產品被境外IP控製的新聞,隨後,這家國產數字監控龍頭企業為了穩定股價臨時停牌一天,第二天複牌後股價下跌7.5%,市值單日蒸發90億元。

劉健皓告訴我,多數智能硬件可以通過係統升級修複漏洞,但有一些,開發人員在設計之初就沒給安全留出餘地,出現漏洞需要返廠從底層係統改起,基本上相當於無法挽回。

受訪的白帽黑客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出對智能硬件安全性能的擔憂。近年來掀起的物聯網被看作是極客創業的藍海,但在黑客眼中,它們是風暴的下一個中心。

一個係統越複雜,開發人員所要考慮的因素就越多。而在易用性與安全性之間,一些廠商會選擇犧牲後者。例如一個便攜式的無線wifi,如果要求用戶必須設置一串14位的複雜密碼,且每次斷掉都要重新連接輸入,必然會影響用戶體驗。對於商家而言,用戶體驗下降,成本上揚,直接影響到銷售。此種情況下,安全性讓渡給易用性成為廠商的普遍邏輯。越智能、越不安全的悖論因此產生。

深知這些安全陷阱的白帽黑客們,麵對智能產品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要麼斷舍離,盡量避免使用;要麼進行修複,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生活的控製。

1995年出生的單好奇選擇了前者。這位剛剛踏出校門、現在還在實習階段的白帽黑客更喜歡用筆和本而不是“筆記本”記東西。他很少將照片上傳到網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所有常用網站密碼都改一遍。

在他眼中,智能產品都是不安全的。“比如說這個手機,”他把自己的手機撂在我麵前,“很可能有人正在監聽,但我完全不知道。”

與單好奇盡力擺脫電子設備的控製不同,林偉選擇了接受,並恰到好處地利用它們為自己的生活服務。他在家中安裝了兩個攝像頭,一個對準客廳,監控家中是否進了人,另一個對準門口,看快遞小哥放在箱子裏的快遞有沒有被人取走。他在這兩個攝像頭中都發現過漏洞,提交給廠商修複後,他重新信任了它們。

使用攝像頭的還有柴坤哲。他的攝像頭對準書房,裏麵有他的電腦、破解機、機箱。他還寫了一個程序,每隔一小時向手機發送一次報告,監測家中的路由器有哪些設備在線。如果有人黑進了家中的網絡,客戶端的數目會增加,他立馬就知道家裏出事了。

白帽黑客們利用他們最擅長的方式牢牢掌控住自己的生活,以此來抵禦不安全感所帶來的恐慌。雖然小心謹慎,但來自虛擬世界另一端由他們同類發起的攻擊還是讓他們防不勝防。

2015年跨年夜,窗外放著煙花,單好奇正在豆瓣上和朋友聊天,突然QQ彈窗顯示他的IP在湖南省登錄。他意識到,自己的QQ被盜了。

“就是你想一頭撞死在牆上那種感覺。”剛滿20歲、渾身上下充斥著白帽黑客榮譽感的單好奇像一隻驚弓之鳥,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瘋狂地改掉了所有常用網站的密碼,伴隨著窗外跨年的徹夜鞭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