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索羅斯教你如何適時獲利(3)(3 / 3)

3. 要有堅強的意誌

索羅斯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金融投機家,必須具有鋼鐵般的意誌。

在索羅斯的投資世界裏,他保持冷靜、超然,目的趨向很重要,目的就是活力。他不隨國內多數人起舞,避免跟股票談戀愛。他曾說:“我不是冷血動物,我是冷血投資動物”。

忠告43:尋求套利的機會

索羅斯對冷門的東西特別感興趣,1960年,他發現一家德國保險公司——聯合,若以它的資產價值相較,股價實在太低了,他便開始推薦聯合的股票,結果此股票漲了三倍。

在眾多資深投資人士的眼裏,套利有其魔鬼的一麵,也有其天使的一麵。其實資本市場無處不“套利”,它是精明理財者慣用的手法,可讓人快速發財致富,但如果套利方式運用不當,也可能讓人傾家蕩產。

認識套利

套利也叫交易價差,一般特指期貨市場上的參與者利用不同月份、不同市場、不同商品之間的差價,同時買入和賣出兩張不同類的期貨合約以從中獲取風險利潤的交易行為。它是投機者或對衝者都可以使用的一種交易技術。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個人投資意識的加強,套利已不是理財專家和資本市場大鱷級別的操盤手的專屬,它已漸漸為精明投資者所應用。在股票、外彙、國債、黃金以及期權、期貨等等市場都可套利。對於一個信息披露製度、交易製度有待健全的市場來說,提供的套利機會就更多。有人指出,套利是投機行為,是一種因市場製度建設不健全、市場操作行為不規範而給投機者有機可乘的操作方式。然而,資深投資者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在專業投資人士看來,套利不僅僅是賺取價差,而具有更深刻的內涵。在投資學中,套利的定義是指在投資過程中,通過調配手中的資產,達到資產配置的最大化。

在我國金融市場上曾發生過多個套利致富傳奇故事。家喻戶曉的股神“楊百萬”,便是套利暴富的成功範例。

20世紀80年代末,上海市民楊懷定讀報紙時發現,在上海賣的國庫券比國內其他城市賣得貴,與合肥的價格居然相差5~6元。楊懷定意識到這是個賺錢的機會,於是決定要賺取這個價差。因此,他往返於上海與合肥兩地,不斷從合肥以低價買入國庫券,再到上海以高價賣出,來回一趟便可淨賺1000元。1000元,對於當時人平每月工資還不到100元的工薪階層來說,的確是一個天文數字。楊懷定從國債市場中運用套利(倒賣國庫券)為他日後的發展積累了資金。

到了90年代,我國股票市場建立初期,楊懷定把從國債市場上掘到的第一桶金投入股市,從個股中低買高拋,繼續博取價差,反複套利,終於創造出我國第一個買賣股票致富的神話,“楊百萬”的大名自此傳遍海內外。

簡單來說,套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低吸高拋,賺取價差;另一種是降低投資風險係數,即當兩種商品的價格完全一致時,投資者從商品的風險度等方麵進行權衡,選擇拋售風險度相對較高的產品,購入持有低風險的產品。

套利操作的方式與技巧

1. ETF的套利技巧

ETF套利是指當ETF二級市場出現折價/溢價時,套利者就可以在ETF一級市場、ETF二級市場以及股票現貨市場之間進行簡單的套利。

當ETF二級市場市價處於折價交易時,套利者就可以從二級市場買入ETF,然後到一級市場贖回一籃子股票,再到股票市場賣出股票獲得套利收益。

當ETF二級市場市價處於溢價時,套利者可以從一級市場創設ETF,然後到二級市場以溢價賣掉ETF並獲得套利收益。有效的套利會使ETF的折價/溢價幅度迅速縮小,折價/溢價頻率大幅度降低,從而使ETF獲得合理的市場定價。

當市場供求關係發生新的變化致使ETF再度發生折溢價時,套利也再度出現並迅速而有效地使基金市價收斂於基金淨值。這就是ETF產品設計所內含的定價機製及套利機製。可見,套利在ETF定價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申購、贖回的套利過程是控製ETF二級市場價格同基金淨值偏離程度的核心機製。由於套利過程各個步驟之間的時間間隔都意味著市場風險,影響著最終收益,因此站在套利者的角度,為降低套利風險,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套利過程。

現實中,由於證券市場的交易機製和技術約束,完成一個套利循環是要花費一定時間的,因此套利存在一定風險;再有,買賣一籃子股票和ETF存在衝擊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折溢價在一定範圍之內也不能形成套利;最後,當一籃子股票中存在漲停或臨時停牌的情況時,由於買不到成份股而影響溢價套利,使得控製ETF二級市場價格同基金淨值偏離程度的套利機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