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作者:符星晨
2009年5月,Twitter在海外作為新鮮事物被人們談論,國內對於微博這種模式是否有發展前景還各執一詞。那時候我們見到了王興,將校內賣給千橡之後,他帶著所得的資金和對微博模式的興趣建立了飯否,再次成為了將美國模式帶入中國的先鋒。2009年2月,飯否Logo旁的“測試”字樣去掉,卻在幾個月後的7月7日徹底關停。
自此之後,失去了旗幟的國內獨立微博行業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淡化,直到新浪出手,在2010年把微博變成了“圍脖”,讓更多的人知道並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新浪開放平台大會召開時,網上有人提議感恩王興,先行者不該被忘記。
而當新浪、騰訊等各大門戶都開始將微博作為戰略性產品,天涯、開心等林林總總的網站也將之作為標配的時候,飯否回來了。
在2010年底,王興出現在創業邦年會上,滿麵喜色。一個月前,繼獲得中國經濟網投資後,王興宣布了來自鬆禾資本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第二筆投資。他表示,飯否將利用這筆融資擴張團隊、完善產品體驗。
許多老用戶奔走相告。對他們來說,飯否不是一個微博,而是一種情懷,壯烈的關停更加深了他們對飯否的留戀。麵對這種感情,談收入很庸俗,但現實的問題是,在微博已經被視為新浪、騰訊兩個大佬競技場的時候,飯否還有多少生存空間?10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投資,相對於巨頭們的雄厚實力,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王興與飯否一向堅持的簡約風格,能否被習慣了新浪、騰訊的人所接受,也是一個問題。或許飯否吸引的將是不同的人群,但王興已經無奈地“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接下來他將在網站運營上麵臨更多挑戰。這並非他的長項,不過,經過美團的鍛煉,王興應該也學到了很多。而飯否同樣不再是當年的脆弱小站:“深圳市中經飯否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中國經濟網,後者由經濟日報社主辦,再往上追溯的話,則是中宣部。
祝福王興,希望他不再戴著“最倒黴連環創業者”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