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黃巾起義起各州郡長官簡錄(2 / 3)

曹操(袁紹於公元192年任命,至此兗州落入曹操之手)

濟北相: 鮑信(朝廷於公元189年任命,公元190年與弟鮑韜響應廣東軍反董,192年在討伐黃巾軍時被殺)

東郡太守:喬瑁(朝廷於公元189年任命,於公元191年被劉岱襲殺)

王肱(喬瑁被殺後由劉岱任命,秋七月,黑山賊十餘萬寇略魏郡、東郡,不能禦,曹操引兵入東郡,擊破之,袁紹因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取而代之)

曹操(袁紹於公元191年任命)

臧洪(曹操被袁紹轉任兗州刺史後,袁紹於公元192年任命)

劉延(曹操任命)

陳留太守:張邈(朝廷於公元189年任命,公元195年被曹操殺害)

山陽太守:袁遺(朝廷於公元189年任命)

揚州刺史:陳溫(病逝於191年)

袁遺(袁紹於191年任命,192年被袁術所敗,於亂軍中被殺)

陳瑀(袁術於192年任命,公元193年,袁術匡亭之戰大敗,陳瑀拒絕接納袁術進入揚州,袁術在陰陵集結軍隊進攻陳瑀,陳瑀隻好逃到了下邳。後被封為代理吳郡太守、安東將軍。袁術稱帝,孫策、呂布、陳瑀接受朝廷詔命,出兵討伐袁術,陳瑀此時駐紮在海西,他表麵上幫助孫策,暗地裏派遣萬演攜帶印信秘密聯絡差點殺死孫策的祖郎和嚴白虎,準備在孫策出兵後背後插孫策一刀,奪取孫策占領的各郡縣。但是被孫策察覺,孫策立即派呂範和徐逸直搗陳瑀老巢海西,陳瑀妻子均被俘虜,僅以身免,投靠袁紹,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劉繇(朝廷於公元194年任命,當時揚州的九江,廬江已被袁術占據,隻好渡過長江,來到曲阿依附丹陽太守吳景與丹陽都尉孫賁,劉繇在曲阿縣與吳、孫二人關係不是很好,他擔心袁術命吳、孫二人打自己的主意。於是,將吳、孫二人排擠出曲阿。劉繇隻占據曲阿一地,名不副實)

惠衢(袁術任命,實為袁術為了名正言順占據揚州而扶植的傀儡,與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分庭抗禮)

壽春(隸屬九江):袁術稱帝於此(袁術於公元197年稱帝,於兩年後即公元199年病逝)

嚴象(曹操於公元199年任命,公元200年,被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術攻殺)

劉馥(起自合肥,嚴象死後,曹操任命其為揚州刺史)

孫策於196——199年間掃清東吳各割據勢力,統一東吳,但不幸死於200年。

吳郡太守:盛憲

許貢

朱治(朱治從錢唐欲進到吳,吳郡太守許貢拒之於由拳,治與戰,大破之。貢南就山賊嚴白虎,治遂入郡,領太守事。)

丹陽太守:周昕(周喁的哥哥,被吳景所迫,棄職而去)

吳景(公元193年,袁術任命孫策舅舅,與孫賁一起被劉繇排擠出境,屯駐曆陽)

周尚(劉繇逐走吳景後,任命其為丹陽太守。劉繇被孫策擊敗後,袁術又任命其從弟袁胤為丹陽太守,同時召周尚與侄子周瑜回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

袁胤(袁術從弟)

會稽太守:王朗

豫章太守:諸葛玄

朱皓

華歆(時有丹陽僮芝自擅廬陵,不附華歆,另有鄱陽、海昬亦為賊人所據)

注:公元195年豫章太守周術病逝後,袁術推薦諸葛玄(諸葛亮叔父)繼任,恰逢漢朝任命朱皓為豫章太守,諸葛玄隻得帶著諸葛亮兄弟投靠舊交劉表。同年,朱皓被笮融所殺,後由華歆繼任。

九江太守:周昂(周喁、周昕的哥哥,袁紹任命,被孫賁擊敗於陰陵)

陳紀(袁術於公元193年任命)

廬江太守:陸康(朝廷任命,由於不服從袁術的領導,於是袁術派遣孫策攻擊他,公元194年左右被孫策擊敗,不久抑鬱而死)

注:陸康是陸遜的從祖父,陸績的父親。

劉勳(袁術於公元194年任命,於199年被孫策擊敗)

李術(孫策任命,孫策死後,不肯事奉孫權,被孫權攻殺)

秣陵駐兵:薛禮、笮融

注:笮融信奉佛事,初屬陶謙,謙使督廣陵、彭城漕運,放縱擅殺,搜刮民財。後曹操攻陶謙,懼走廣陵,殺太守趙昱,放兵大略而去。依附劉繇,時薛禮屯秣陵,其屯秣陵東南。孫策擊破樊能、張英各部,乘勝進攻秣陵,大破薛禮的部隊,笮融趁亂殺薛禮並其眾,而後進駐彭澤。孫策擊敗薛禮、笮融後,轉攻劉繇與曲阿,劉繇退走豫章,遣笮融助朱皓攻諸葛玄,笮融到豫章時,諸葛玄已走,於是殺朱皓,占據豫章。繇進討融,為融所破,更複招合屬縣,攻破融。融敗走入山,為民所殺,繇尋病卒,時年四十二。劉繇,劉岱弟,子劉基仕於孫權。

荊州刺史:徐繆

王叡(於公元190年被孫堅殺害)

劉表(朝廷於公元190年任命,病逝於公元208年)

南陽太守:秦頡(公元186年江夏趙慈反叛,被叛賊殺害)

羊續(朝廷於中平三年即公元186年任命,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