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2 / 2)

下麵人這樣搞,讓區裏被動,工作難做。不僅是對他熊銳聰的不尊重,城南區整個領導層誰願意見到這樣的下屬?

冷眼看了看楊東軒,又看了看周思雨,隨即見趙麗麗看過來,對她微微地點了點頭。趙麗麗也微微地點了點頭,即使不說話,彼此之間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正要往學校大門裏走,卻見肖子山走到了,楊卓林也出現在大家麵前。楊卓林走到周瑾瑜前麵,握著周瑾瑜的手說,“周教授、周老、劉老,今天請兩位到城南區一中來,是想求教一中發展該怎麼布局。要辛苦兩位了,楊東軒局長提出一個建議,我心裏沒有底,才讓他找機會向兩位求教,剛才接到他電話,得知兩位前輩肯幫忙,非常高興,趕過來遲了一些,失禮了,還請見諒。”

楊卓林上來就說這樣一番話,讓熊銳聰當場就呆了,這樣看來,楊東軒弄出來的這份材料,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經過楊卓林點頭後的?

熊銳聰見楊卓林匆匆趕來,又跟周瑾瑜說出這樣一番話,就猜到楊卓林事先知道楊東軒所弄得那份材料。這時候,心裏很不是滋味,隻是,楊卓林到了,他熊銳聰當然得退讓一些。不可能跟楊卓林這個書記爭露麵的機會。

趙麗麗之前在城南區婦聯,見到的世麵還是少了。楊卓林她是認識的,可這時候還沒意識到楊東軒弄出來的材料是得到楊卓林首肯了的,心裏還在盤算著要怎麼找機會對楊東軒進行打擊。熊銳聰顯然也沒想到趙麗麗看不出這些事,在體製裏,最重要的就是悟性,不過,悟性也要有經曆,見過一些場麵後才會觸發,變得敏銳。

往辦公樓走,趙麗麗之前在牛潭村時換了範惠貞的鞋稍小了一個碼子,坐車回來直接來一中。從街外走到一中門外有兩百多米就夠受了,這時候,穿過一中操場,操場地麵不平,走起來時高時低更受苦。每一步都給刺骨地痛,也讓她的注意力分散不少,落在一隊人之後。王芬這時候即使有心要同情這個市裏領導,也不敢表現太主動,擔心給楊東軒看在眼裏。

周瑾瑜做事情爽朗、麻利,走路也是如此,趙麗麗也想跟上卻因腳痛無法追上。追得急又腳痛,但不能到市裏去買鞋換鞋。往辦公樓走卻沒有上去,而是帶著往七年級教學樓,七年級教學樓就在辦公樓邊上,三層的樓給七年級占滿。人雖多,但沒有人說話,將腳步也壓住不讓有聲音,免得影響到教室裏上課的師生。

楊東軒這時候往邊上走一些,李捷如今也給提拔啟用,頂了林斌的位子。見楊東軒時一直就想跟他說句話,可都沒有恰當的機會,這時間楊東軒靠邊,走到他身邊拍一下他。楊東軒見是李捷,笑笑,對她伸出大拇指。李捷也笑笑,卻搖搖頭。

趙麗麗走在後麵,看到楊東軒的小動作,心裏在猜測著這些女-人跟楊東軒之間是不是有那種不清不白的關係。

楊東軒離開一中才有半年,對學校、學生的情感比較深,七年級這邊他很少過來,此時,走在行進隊伍裏看著教室裏的上課情形,仿佛會到當年的心態。這樣轉一圈,雖說看不到多少具體的東西,可教師裏學生很擠地坐在裏麵的情狀看得清楚。

楊卓林、熊銳聰、文璐、趙麗麗等人都極少進校園,更少有見到教室裏的情況,此時,擁擠在一起的教室對楊卓林還是有較強的刺激。

即使不在教育口、即使對教育很疏遠,可每一個領導自己都上過學,用心來體會是那個體會到教室裏學生的難受。王芬等人對教育的一些規律、一些硬件設施要求,知道得更多,對一中目前的狀況體會更深。

初中部有四千多學生,但整個一中初中部隻有兩個籃球場,兩個羽毛球場,乒乓球桌五個,之外,有一個僅能容學生站立升旗的操場。操場與籃球場一起,平時的課間操,三個年級隻能有兩個年級可做,另一個年級得停下來,場地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