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人(2 / 2)

先安心玩一會麻將,這種不是工作性質的,記功人不會明顯給楊卓林放水,但楊卓林的炮總要盡量避免。楊東軒相對而言顧忌更少些,手氣也過得去,漸漸地贏了一些。

“東軒,明天有什麼安排?”楊卓林說。

“書記,我想去看望周老。”楊東軒說。

“應該的。”楊卓林笑笑,這次周瑾瑜幫不小忙,清理之中的探望會加深彼此關係。

“書記,我覺得省裏對平秋市教育投入會加大,趁著那邊還沒有人到省裏來爭,把另外幾個項目都提一提,看有沒有機會。”

“這個想法好,太好了。周老那邊有沒有這意思?”說到這話,幾個人停下來,看著楊東軒。

“我隻是私下猜,還沒問周老,具體情況或許不是這樣。”楊東軒坦白自己的想法。

“這個心態好,該爭取的一定要主動爭取。區裏全力支持你,有什麼要求和困難直接提出來,我負責解決。”楊卓林說。丁潔看著楊東軒,想看到更多隱含的信息。

“城南區教育投入落後,近幾年城鎮化趨勢已經成必然,學生入學難、學位壓力大是那個預見的事實,提前向省裏申請立項建設新學校,早做準備,是我們必須的工作,書記,城南區規劃的幾所學校,困難最大的就是征用土地和涉及到的搬遷。如果省裏這邊建設資金有眉目,區裏工作壓力可不小。”

“你把精力放在跟省裏申請上,其他的工作,我回去會督促他們,不讓拖後腿。”

“其實,建設也是一股風潮,風潮過了,要想再立項建設難度會大得多。”楊東軒說。

“確實如此,東軒看問題很有想法嘛。”楊卓林讚許地說。

“城南區做了怎麼樣的教育發展建設規劃?書記、楊局長,能不能詳細說說。”丁潔插話進來。

楊東軒取出一份材料,遞給丁潔,說,“丁大記者,全在上麵。”

“楊局是不是想跟丁美女換一換位?聽你這話有些累了的意思。”肖子山插科打諢,夾雜進來,不讓打麻將完全變成談工作。

隨後,楊東軒將自己所做的規劃,逐一跟楊卓林說。一所職業中專,針對初中後升高中無望,學一門技術,將畢業生送往沿海打工就業。三所小學規模不大,建成後學位上有超量,但以後教育發展的趨勢必然改變如今的超大班額,而是小班額製教學,進行的建設不會剩餘。

這種全新的思路,完全脫離了城南區目前的實際狀況,對楊卓林等人衝擊較大。楊東軒也是從周瑾瑜的一些話裏琢磨出來,又從宋玥秋對目前國內建設方麵的信息綜合,至於推論對不對,還得找周瑾瑜去討論。

到半夜,散了牌局。肖子山將丁潔送到另一層樓房間住宿,楊東軒不去琢磨其中有沒有問題。

早起到周瑾瑜家外,李偉才過來。見楊東軒在,說,“楊局長過來了?周老還沒起來?”

“正要打電話問,周老作息很準時,肯定在院子鍛煉,打拳。”

李偉也不問,說,“那一起吧。”楊東軒要見周瑾瑜是不用預約的,李偉知道彼此的關係。“省裏有具體消息了吧。”楊東軒他們到省裏來跑項目,李偉也幫忙聯絡過。

“應該沒多少意外了,辛苦李處,多謝了呢。”

“我能幫什麼,也是你們條件具備,準備又充足,加上周老協調。”李偉不肯居功。

周瑾瑜果然在打拳,等他收功,楊東軒給他遞上毛巾。周瑾瑜說,“今天不回去?”

“周老,我還有個想法想跟你說說。”

“哦”周瑾瑜有些興致,往屋裏走,一起去吃早點。

李偉表示自己已經用過,楊東軒不客氣,雖沒有給他預備,卻不缺那份。吃過東西,楊東軒才說,“周老師,城南區一中剝離也無法緩解學位上的壓力。我琢磨著,我們完全可將規劃裏的建設提前一些,免得兩三年後有學生沒書可讀。”

“說說你的想法。”周瑾瑜知道楊東軒不是信口開河的人,也想聽聽他的見解。

“目前,城南區小學有三所,每年至少有五百到六百小學生擠不進去,選擇到近郊學校就讀,這過程中,流失學生不少。這是一。目前三所小學每一個班級的學生班額太大,最少都在七十人,擴建學校,也是必須做出的選擇。我想,在一年內在城南區再建三所小學,擴大學位,消除入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