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林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這種作為建設典範德機會,其他地區如果得知省裏有這一意圖,不知會下多大本錢。這方麵,城南區毫無優勢,不說下不來本錢,在魚省裏關係上也相差萬裏。楊東軒跟周瑾瑜關係是好,不過,周瑾瑜能夠將一中剝離項目運作成功,便是城南區這邊幸運的事了,不可能再指望他發揮多大的作用。
楊卓林在春節這段時間每想起這事,心裏就有些後悔。之前做出的決策,是在相信楊東軒的前提下做出的,可轉念想,省裏怎麼可能將這種絕好的機會落到城南區頭上?即使周瑾瑜權利爭取、推動,他的影響力也沒有這樣大。
心裏發虛。楊卓林對自己決策組建項目工作小組,工作開展了,征地協議也簽下大部分,其他前期工作推進有明顯進展,這些工作即使沒有向市裏彙報,城南區又不是鐵板一塊,過半年或一年,省裏那邊再沒有好消息傳來,自己確實會弄成決策失誤,鬧笑話、丟麵子都是其次,省裏、市裏會不會因此將自己挪掉來擔負決策失誤的責任?
這真不好說。不過,風險與收獲往往捆綁在一起,就像打麻將時,有做大牌的機會肯定會做一做的,誰不這樣?這一把,肯定會賭。楊卓林也沒有怪楊東軒的意思,心裏發虛,隻是想讓楊東軒盡快到省裏去,哪怕從其他途徑傳出一點信息出來,都會減少他工作冒失、失誤的責任。
這番心思又不好直說出來,楊卓林甚至跟蘇培秀交流時,還要盡量安慰蘇培秀,讓他也有足夠的信心。
“東軒,還有一天才休完假,今天有什麼安排?”楊卓林說。
“書記,今天下午本來準備跟張誠智一起去懷德鎮看看施工情況,金牛建設兩天前開始複工。”楊東軒說,在領導麵前多表現一下是必要的。
“好,金牛建設田總是個不錯的企業家。懷德鎮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有你、張誠智主任幾方麵監管,我就放心了。秋季學生可搬進去了吧。”
“書記,按進度,六月份可交割工程,不過,雨季會不會延誤如今也不好預料,七月底無論如何都要交貨了。不會耽誤秋季入學。”
“好。開學我一定去看看。”
“多謝書記對教育的關心。”
“東軒,就不說那些。”楊卓林看了看蘇培秀,說,“一中剝離項目才是我和秘書長最擔心的,年後會到什麼時候才具體落實下來?其他項目的前期工作我們雖推動了,省裏那邊要怎麼積極爭取,心裏都沒有一個章程。”
“確實如此,城南區這邊下一步的工作怎麼做,也要等省裏傳來進一步消息才能決策。要不然,雙方在工作上不能合拍,工作效率也成問題,甚至會引發其他一些事情。”蘇培秀插話進來。
“引發什麼那些沒必要顧慮,”楊卓林說,顯得很有信心,“這些工作都是城南區必須要解決的事。東軒,有沒有跟周強華市長聯絡?”周強華提出引進扶貧項目資金,解決建設問題,哪怕是一所學校或一棟教學樓,對各方麵都有很好的交待了。
“聯絡過,不過,周市長也忙,一時還沒有回信。”楊東軒不好一直追著周強華問這事,想要企業掏錢修建學校,除了單純的扶貧之外,給企業帶來什麼有利因素,平秋市這邊確實沒這方麵的資源。注定這個提議難以變成現實。
一所學校的修建,少則要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企業掏錢也會講究回報。
楊卓林更清楚企業建校項目的難度,從另一個角度說,多跟周強華聯絡,是一種政治上的投入。周強華如今在外省,但往上升一級有沒有可能回省裏來?誰也說不好,如今跟周強華多聯絡,是一種不需要多少投入的投資,如果周強華真的回省裏來,才是真正一本萬利。
這些算計都是心裏極深的隱秘,這些事本來就是一種潛在的行為,即使周強華意識到自己所作,也不會有多大反感。
“周市長肯定忙,東軒啊,我們雖然要時不時地問一下消息,但不能太麻煩周市長。”“書記,我記住了。”
肖子山帶著端菜的人進來,說,“書記,酒還是原來的?”“原來的吧,口感好些。一人一瓶,各自負責。”楊卓林說,喝酒和吃菜不同,吃菜講究新鮮感,喝酒卻喜歡固定的口感,一旦習慣喝哪種酒,不想亂喝。
一人一瓶,是那種二兩五的小瓶裝,喝一瓶僅是潤口而已,對誰都不會有醉意。下午各自有工作要做,楊卓林對著有自己的分寸。
“年後什麼時候再去省城,東軒啊,你還要先問問周老,我們不能莽撞跑去,也不能拖久了讓省裏誤會我們工作不主動。”楊卓林今天約見主要意思就是這句話,說出來,不覺得催逼,心裏也放心不少。楊東軒的態度,其實就是省裏那邊的一種直接反饋,雖說這判斷沒有理由,楊卓林卻堅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