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經濟原則,投入必須有產出,教育也一樣。隻是,教育具有特殊性,跟工廠不同,跟生產線更不同。投入加大,教育的成果不會直接反饋出來,要怎麼樣評價、引導、找出新模式下提供教育教學效益,是目前平秋市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總不能投入加大後、基礎設施齊備了,隻是增多一些學位,學生、教師、學校的風貌都沒有改變,這種試點必然會受到攻擊,沒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是省裏、平秋市、城南區管理者、學校、教師們必須麵對的一個具有時效性的課題。
“周老,初中方麵的教育教學是不是聽周校長說說她的看法?”周瑾瑜點點頭。
“周老,您是全省教育界宿老,這次到省裏來也是想有機會聆聽您老的教誨。我拋磚引玉說一些淺見。”周思雨多少有些緊張,雖不是第一次跟周瑾瑜這樣的大人物說話,可第一次談自己對教育的思考、理解和想法,也擔心出大錯。
有些想法自己認為很合理很有新意,說不定是違背教育規律的。
“周老不是那種擺教授架子的人,你盡管放鬆些。”楊東軒笑著說,不過,周思雨這個態度卻是對的,第一次在周瑾瑜這樣的大佬麵前,必要保持自己的謙遜。
“平秋市一中一直是全市的重點完全中學,因為目前的學位壓力,一中分拆已經是必然要做的工作。分拆對一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首先,學位放開後,生源擴大,一中優勢資源會得到更好的利用,學生在設施齊備的環境下學習,學習效果提升便有了基礎和可能。對學校而言,分拆之後,學校的有限資源也能夠有針對性利用,比如設備更新、輔助手段的運用、教師研究課題的規劃和實施、教師的培訓等等,分科目、分年級地推動。對教師而言,學校環境改變了,學校的前途與自己的努力聯係更加緊密,會有一個主人翁的心態參與學校的管理與發展,精神風貌也容易提起來。其次,教育教學輔助手段、教育資源共享性變成常規化,這對學生是新的感受,對教師也是新的考驗,學校該激勵教師、引導教師在這樣新的模式探索更有效益的教學方法……”周思雨說一陣又沉思一會,接著又說一陣。周瑾瑜一直在聽,偶爾插一句話。楊東軒也在聽、在思考,周思雨主要是談新模式下教育教學的改變與探索,具體的操作說得不多。
思路、思考、論證、結論和操作細則,是一個管理者的心路軌跡。
沒說透,唐毅到了。周瑾瑜讓他與楊東軒說話,繼續跟周思雨討論教育教學的話題。
楊東軒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特別是對學校建設工程分包、幾個公司齊頭並進地施工,協作完成整個工程。唐毅笑著說,“你總是要玩出一點花樣來。”“沒辦法啊,秋季這所學校能夠投入使用對城南區有利對港南實業集團也最有利,才有這樣一個想法。”
“施工工程齊頭並進沒問題,具體工程細節有施工方自己協調,但是,有這麼多公司樂意接受分包嗎?質量監督任務也非常重。”
“分包十幾個公司不可能,五六家公司應該不難吧,我把城南區那個省裏試點工程扯在一起,作為投標試點項目的門檻,他們敢不服氣?至於質量問題也好操作,城南區退休教師中,有不少人有管理經驗,我們返聘他們,一對一地進行監督,簽下責任狀。”
“這樣操作確實有可行性,”唐毅說,“你的意思是什麼呢。”
“分包工程會產生很複雜的建設關係,我需要先做出一個完備的策劃方案,支持這個項目實施,細化到具體某一個施工環節,時間上完全安排下來,確保在九月能夠使用新校。”
“難度確實不小,不過,做起來目標明確,我是派一個人跟你到平秋市去,還是你將資料送到省裏來?”
“能夠派人過去自然好,隻是辛苦一些,我們那邊條件差一些,怕委屈唐哥的人。”
“成,過兩天讓他到平秋市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