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總計六十個班額,每年紀二十個班額,每個班四十五人,規模不算大。誠德中學也隻要這樣的規模,真擴大了未必有更強的發展張力。
往A棟樓走,這邊是九年級,沒多久麵臨中考。從教室外走過,學生的注意力都在黑板上,黑板有少量的板書,而多媒體也在顯示。從教室外看不清顯示的內容,給人的感覺,學生專注而有活力。才看了三個班,便下課了,劉副校長站在走廊沒動,楊東軒和周思雨走進不同的班級,跟學生進行交流,詢問一些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對楊東軒的詢問並不排斥,也沒多少新鮮感,沒有將他圍住圍觀,而是問道的學生在回答問題。學生表述很清楚,也沒什麼隱瞞,學校怎麼要求,平時教師如何上課、學生的學習、練習、考試、自己安排的時間、活動等,都一一地解說。
快要上課,楊東軒才出教室,周思雨也出來了,兩人碰麵對視一下,對誠德中學的感覺還是沒有把握住。能夠從對方的神態看到這點,但又覺得有所獲益。劉副校長等他們過來,說,“交流就放在九年級這邊?”
“好,九年級有代表性。”楊東軒說。
在一個小會議室,裏麵放了茶、水和幾樣水果。三個人進去後,有教師陸續進來,總計十二個人。七科各抽調一個人到來,然後是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等,這樣的群體可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教育教學問題與觀點。
劉副校長先將情況做了簡介,周思雨、楊東軒也自我介紹,表達了過來學習取經的目的,對到來的教師們表示衷心感謝。
誠德中學這裏雖然對外校進來交流卡得很死,卻依舊有這種交流會,這對誠德中學本身也是一種促進。老師們也熟悉,隨後,七科教師簡要說了各自在教學上的一些做法,楊東軒聽著,與先前在學生那裏聽到的對照,發現老師們並沒藏私。七科教師主要談學科教學的做法、經驗和一些小竅門,不同是利用越來越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讓楊東軒和周思雨都有較深的感受。
組長們則從學科的大方向、校本研究、小課題上進行發言,發言時,周思雨也將平秋市一中的一些做法說出來,進行討論。
等一個小時到了,交流會卻不能掐斷,這也是楊東軒最希望看到的。這次會有這樣結果,主要是周思雨起了不小作用。她提出的一些問題經雙方討論後,話題擴寬也深化了,討論激烈,時間就悄然過去。
劉副校長也樂見這樣的事,差不多兩個小時過去,也快中午了,劉副校長才掐斷這樣的交流討論,說,“楊區長、周校長,兩位今天給我們誠德中學帶來了可貴的經驗,非常感謝。我們的老師受益很大,由於時間問題,原本計劃一個小時,這時候快翻倍了,足見這次討論交流會的成功。今後如果有機會,我們再做討論交流。”
“周校,你將劉校這句話記下來,再請他簽名,以後我們再找上門來,劉校就不好推托的。”楊東軒搶著說,在場的人都笑起來。
“楊區長,你好歹也是一區之官,副處級的領導,我敢推托你的事?再說,像今天這種有益彼此教學的交流會,誠德中學是非常歡迎的,我們在教學教育工作上即使有一點成績,可不敢抱著老經驗不放,隻有不斷吸收更新、更好的經驗,充實自我、更新自我,才能做到更強、更好。”
“劉校,誠德中學海納百川的胸襟真真讓人敬佩,我們周校也是沉醉教育,隻是在平秋市這樣貧困落後之地,發展潛力受到桎梏。下一次再來,我相信時,我相信我們一中會有改變,多謝了。更多些這麼多老師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幫助我們,感謝感謝。”楊東軒客氣著,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好。
“客氣了,楊區長和周校長都是人中龍鳳,一遇風雲化為龍。”劉副校長笑嗬嗬地打著嘴仗,等參會的教師走後,才說,“走吧,就安排在學校吃飯,怠慢兩位了。”
楊東軒本想請劉副校長和教師們一起去吃飯,看這樣子可能不成,說,“多謝了,有機會我再做東,希望劉校不要推辭才好。”
“行,有機會再說吧。”劉副校長雖傲但不是目中無人的人,誠德中學也不是與外界隔絕的,他多少知道楊東軒在省裏的跟腳,留下一些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