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智突然來電話,楊東軒覺得有些擔心,這段時間自己下班後主要陪著宋玥秋,跟張誠智等人交流少了些,這次請假到省城甚至都沒跟他說,隻是走之前交待他抓緊工程施工和質量監督工作,不能有絲毫僥幸心態。他雖不知自己的具體情況,也多少察覺到跡象,不是特殊情況都不可能這時候打電話來。
“張哥,有什麼事?”楊東軒說,“不用急……”
“楊區,確實有緊急情況,但還不能確定,我拿不準怎麼做。”
“具體什麼情況?我在省城,明天趕回來。你說細一些。”
“是這樣的,今天整理歸檔材料時,五小的質量監督員張校說了一個情況。建設方用次等鋼筋取代達標鋼筋做圈梁,但他到場時,圈梁已經灌漿,從外麵看不到了。從材料購買記錄上看不到破綻,我不知要不要勒令他們停工。”
“猜疑還是有證據?”“估計的成分大一些,證據也有,張校在工地上撿得一截標號12的鋼筋,很短。要求鋼筋標號是18的,而整個建築上隻有封頂時才用到12好鋼筋。”
工地出現從沒用過的鋼筋標號,確實有疑心。但僅僅這一點真不夠。“張哥,五小的圈梁是哪一幢樓?”“綜合實驗樓,四樓。”“還有沒有其他跡象?”“我細問過,每一所學校建設開工後,質量監督跟進都很緊,施工方也沒出現大問題,經過這樣短時間的磨合,監督方和施工方關係處理得也融洽,往往在對方要施工前會有報備,主動請監督方前去。這一次,五小那邊也有報備,隻是張校臨時有事不能到場,讓市裏黃主任去驗收。黃主任據說是到場了,但當時他進施工現場時,對方買一大袋冷飲和冰鎮西瓜,他們在工地吃了,之後,黃主任應該沒爬到四樓去驗看。”這種可能性不小,卻又有幾率問題。張校臨時有事不到,黃主任給纏住沒爬上樓上驗看,難道對方將這些事先都算好了?
黃主任五十幾歲,胖,腿腳雖沒什麼不便,但由於胖,多少有些恐高。不爬到四樓去驗看是可能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楊東軒也理解這點。施工方難道算準這點,以次充好,是想試探這邊的質量監管有沒有漏洞?用12好鋼筋代18號鋼筋,在價格上有差距隻是一層樓的圈梁又能節省多少?
“張哥,對方這樣做能夠節省多少錢?”“楊區,我也這樣想。不過,這是不是施工方一次失誤或試探?”五小的建設工程才開始不久,主體工程還在挖基腳,如果有這一次試探抓到破綻,以後會玩什麼花招就很難說的。
“這樣吧,明天你先到現場看看,問問情況,我早點趕回來處理。”“我知道了,真有問題我先找他們返工。”張誠智也堅決。
負責五小建設的是平球建設集團的一個下屬公司,標的投標責任是平秋建設集團,這個集團的背景張誠智和楊東軒都了解。原競標時以為會是他們集團總部來做,可平秋建設集團除了五小的工程外,也將一中新校建設拿到一半的工程量。之後,平秋建設集團總部在建設一中新校,五小這邊則交給下屬施工隊來做,也不算違反簽約協議。
質疑五小施工隊以次充好,肯定會跟平秋建設集團交涉,王永翔不是好相與的角色。單憑張誠智去碰他,有可能會碰一頭苞。見張誠智堅決,楊東軒也不多說,張誠智處理這些事情也拿手,會把握好分寸。
建設工程的質量,城南區這邊主要責任人是楊東軒,市裏卻是江敏敏副市長在負責。這個事情還在猜疑中,沒有得到實據之前,也沒必要先驚動對方。楊東軒又想,這次真出問題的話,好在自己去省裏之前請假報備了的,得到楊卓林批準,要不然,事情可能會複雜一些。
整個試點工程項目量較多、建設又集中,建設過程中施工方和監管方之間鬥智鬥勇也是必然,平秋建設集團的王永翔再強勢、再有背景,隻要真抓住他們的錯,也不可能顛倒黑白。城南區對工程質量的監控之嚴厲,在平秋市也樹立成樣板了,這也是一個有力的後招。
沒跟周瑾瑜說發生的事,早早從生理趕回城南區,張誠智一上午也沒傳消息過來,說明五小那邊的事情還在可控製範圍。到城南區後直接去五小施工地,到現場去看看,張誠智也可能在那邊。
五小的建設工期安排在第二期,雖說各棟樓都在開工,也有先後。綜合樓是最先開工,如今建造到四樓,隻要是框架,各層樓的牆體還沒做,從外麵看,其實就是就是手腳架和防護網。當然,留有上下的通道、塔吊的長臂還工作,收放著從下麵往上送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