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因果有循環(2 / 3)

“盡可放心,但不知趙夫人自己怎麼按排?”

“我早已對紅塵之事看破,我想在附近寺院了結一生,”。

“那就請夫人,好生保重吧!"……

春喜含淚與母親告別,白氏站在村頭,手不停的揮著,直到二人身影消失在遠方,白氏涕滿衣衫。

我兒啊!此去一別隻有來生再見了,轉身回到趙宅門前,在“上馬石”上撞頭自盡,追隨趙莊主去了。……

春喜並不知道母親己死,十幾年後,回故鄉尋母發現己經是物事人非,春喜在父母墳前大哭了三天三夜,從此遠離故鄉,闖蕩江湖去了,自此江湖上有了一個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鐵腿無敵白無常”……

夢寒帶著春喜向南走去,其間一邊宣揚佛法,普渡眾生,遍訪名山,逢廟拜廟。一邊懲惡救善,除暴安良,所經之處,百姓無不為其讚誦。

夢寒在五台山下,見一孤兒,於是心存善念收其為徒,自此春喜有了玩伴笑容也露出了許多。……

依畫索驥,跋山涉水,無數次的滿懷希望,又無數次的失望,成功就在眼前,又變得遙不可及,但依舊沒有磨意誌,反而愈發堅強和執著……

師徒三人風餐露宿,曆經艱險,不日終於來到了雲霧山下,起初並沒有報任何希望,打開懷裏被汗浸的有點發黃的畫,對比起來。隻見雲霧山山霧繚繞,山上杜鵑花開的如紅霞滿天,山麓中竹林林立,一條小路曲徑通幽,……

竟然和畫中一模一樣,夢寒淚水滿湧,激動的坐在地上,自己默默道:“找到了,找到了”,此時的心情難以用愉悅表達。

二個徒弟見師傅如此激動也跟著高興起來。

除了每天教授二人武功外,就是下山化緣,依畫籌建寺廟。曆經險阻,終於達成所願,觀音點化,竹林寺曆經二年終於建成。

望著辛苦所建的竹林寺,望著兩個武功即將修成的兩個徒弟,可想此時的心情。

二徒弟性格相差很大,春喜喜穿白色袍子,而另一喜歡黑色袍子,因性格反差二人雖偶有爭論,但感情不差,一個喜靜,一個喜動,一個喜歡腿法,一個喜歡掌法,便根據二人喜好,天賦高低傳授功夫。

兄弟倆除了研習武功外,最快樂的地方當去不遠處了八裏柳溪啦!

塵歸塵土歸土,一捧黃沙最後英雄路。曆經千難萬險,哪怕再次踏上征途,信念與執著終於夢圓雲霧。

幾年後。

徒弟們漸漸長大,功夫也突飛猛進,而且兩人成雙成伴闖蕩江湖,在江湖上也慢慢揚名立萬起來,江湖上自此有了號稱“黑白二無常"的兩兄弟。

凡是大惡之人,凡是心裏有鬼的人,作奸犯科的人,聽到二位的名字都膽戰心驚,生怕哪天找上門來,而平民百姓對二人讚賞有加。

雖然,"黑白二無常“名字聽起恐怖,但二人從不做違備良心之事,廣濟平民,心存善念,誰要是或困苦,或疾病,二位都傾力相幫。

"大成為德”,黑白二兄弟憑借自己的“德"和“腿,掌”的功夫造詣,在江湖擁有了很高的地位。

夢寒心裏當然高興啦!春喜和師弟能遵師教誨,雖沒有入佛門,但能以佛門之規,要求自己,真是難能可貴。

日子久了,長期在一起,難免有伴嘴和磕碰,但春喜做為師兄都會能化解。雖然師弟有時任性無理,鑽牛角尖,認死理,春喜也隻能耐心勸導了,沒辦法誰讓咱是師兄呢?

兄弟倆除了練習武功外,平時就去八裏柳溪玩耍。

八裏柳溪溪穀全長約4公裏,穀中飛瀑轟鳴、柳石密布,穀底溪水潺湲、曲折蜿蜒,溪邊水草搖曳、蘚苔斑斑。溪穀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巨大盆景。

溪穀,因槐柳遮天蔽日,覆蓋整個溝穀,步入密柳深處,奇石、怪樹、古藤即刻闖入眼簾,林間溪水潺潺動人心弦。

此等美景兄弟二人自然不會錯過的,一有閑暇就會練功,遊玩。每次來都會沉浸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不知什麼時侯,穀裏建起一座草房,草房不大,依山而建,並用木柵欄圍了一圈,形成一個小院子。

這是什麼時候建的呢?兄弟倆很是納悶,已經二個月沒來這裏,怎麼有了這處居所?此處雖然景色優美,但人跡罕至,很少有人來的,除了些打柴人也有他們倆啦!兄弟倆很是好奇,於是決定探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