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位老者站在落地窗前,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這位老者名叫熊清泉,來自於中國漢江市。他是幾年前來美國紐約探望他的女兒和女婿的。紐約,是一個令全世界很多人神往的城市。在紐約這個城市裏,最繁華、也最富有的一個地方叫曼哈頓。曼哈頓是美國東部哈得孫河下遊的一座島嶼,也是紐約市中心所在。島上人流如潮,街道星羅棋布。在曼哈頓眾多街道中,有一條街道稱為“麥迪遜大道”,該大道得名於附近的麥迪遜廣場,麥迪遜是指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麥迪遜大道被當地稱為“時尚街”,在眾多高樓內聚集著大部分著名的時尚設計師和上流社會發型沙龍。
麥迪遜大道上有一座八十層的高樓,在第四十五層五十七號公寓內,熊清泉凝望著窗外的景色,蔚藍色的天空上飄著幾片白雲,麥迪遜廣場上的人群熙熙攘攘,時尚街上一派的車水馬龍,他都一瞥而過。他頭發花白,八十有餘,從他那挺直的身板依稀仍可看到年輕時代那種英俊瀟灑的身影。西落的陽光向大地灑下一片金輝,大地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廣場花園裏羅馬女神銅像也披上了蟬翼般的金紗。讓人不禁對這位愛情之神產生了無盡的遐想。天色慢慢地暗淡下來,他拉上天藍色的尼龍窗簾,經過過濾的陽光,在雪白的牆壁上映出一片恬靜的淡藍。
他的女兒熊娟,原是太原師範大學的學生,是考取托福來到美國求學的。後供職於《曼哈頓周刊》,《曼哈頓周刊》是全球最知名的商業類電子期刊,《曼哈頓期刊》致力於為全球華人提供切合需要的財經資訊服務,提供7×24小時的財經資訊及全球金融市場報價,覆蓋股票、債券、基金、期貸、信托、理財、管理等諸方麵,麵向個人和企業服務。參加工作不久,熊娟顯露出的個人才能,辦事幹練和組織能力,深得老板的賞識,地位不斷提升,現已成為周刊的精英之一。後來就在當地成了家,其夫托斯、華萊士是一個牙科醫生,地道的印第安人後裔,畢業於美國一個著名的口腔醫學院。在紐約一家頗有名氣的醫院工作。華萊士的父親也是當地一位很有威望的律師。小兩口結婚後,經過幾年的打拚奮鬥,終於在這繁華鬧市區裏買了一套豪華住宅,她們決定接父親來這裏安度晚年。
熊娟很早就希望父親來美國定居,享受一下異國的空氣和情調。父親一生坎坷,四處奔波,曆盡滄桑,在她的記憶裏父親幾乎沒有享受過什麼福。當父親決定來美國後,她就開始為新買的住宅裝修費盡心思。客廳裏陳設的布局和色調都是出自她的審美觀,素雅、豪華兼而有之。窗簾是藍色的,沙發套子也是藍色的,藍色屬於安靜色,可以減少視覺的疲勞。父親的視力本來就不太好。藍色據說還有降血壓的特效。和藍色相襯,地毯是深紅色的,紅色顯得富麗堂皇,具有強烈的溫暖感和刺激性,使人興奮。熊清泉剛開始來的時候,整天樂得笑合合的,東轉轉西看看,總是這也看不夠,那也看不夠,特別欣賞她的色調組合,這讓熊娟頗有點得意感,自己的傑作總算得到父親的認可。
熊娟領他去看了聯合國大樓。 聯合國大樓位於曼哈頓東河西岸,占地達48英畝,巍峨雄偉、氣象萬千。熊娟介紹說,聯合國總部由四個建築物群構成,沿著東河橫跨了第42大街到第48大街的整個地區。四個建築物群分別是事務大樓、會議中心、國際聯合總會和哈莫斯克羅得圖書館。在此地總共有5000多名聯合國工作人員。他高興地要進去參觀,“可參觀時間是每天9:00至16:45,每隔15分鍾一次,一月至二月的周六、周日不可參觀。”熊娟向他介紹說。他是下午五點後去的,他隻好在大樓前照相留念。他說照個像多洗幾張,寄回祖國讓親人們看看。
熊娟領他去看唐人街。唐人街道路兩旁擠擠排排都是食品店、餐館、咖啡屋、佛寺以及小百貨商店等。每個點他都要進去瞅瞅,對那些精致的小物品特別青睞。位於19號的孔夫子廣場,有一尊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的雕像,坐落在一幢現代化的住宅門前,他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感到自豪。位於貝亞德大街拐角處的70號樓房,是唐人街曆史館,那裏的照片再現了亞洲人在美國的辛酸發展史,也讓熊清泉看了不勝感慨。還有,卡納爾大街上的食品攤上堆得滿滿的,有各種各樣的各國傳統食品,熊清泉興奮地要吃這吃那。
異國的天空總是碧藍的,空氣是清新的,異國的情調也是新鮮的,父女之間的對話常常充滿著童稚樂趣。父親似乎年輕了許多,看到父親這個樣子,熊娟從心底裏感到高興。為使父親盡快融入這個社會,熊娟決定首先從語言開始對父親進行訓練,剛開始用中文和他講話,後來慢慢地用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和他交談,熊清泉剛開始很不習慣,可後來也就慢慢地學會了好多英語單詞,慢慢地知道用英語表達你好、晚安、再見等意思,慢慢地一接電話時,就能順口說出“哈羅”來打招呼。當女兒完全用英語和他交流時,他也能用英語加手勢來表達簡單的意思,回答簡單的問題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交流內容的深入,他們的交流也就慢慢地有了不同的聲音。不再老是“Yes”,時常出現了“No”。父女之間的代溝,思想意識方麵的差異,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了不同的看法,有時還出現了爭吵,甚至鬧得麵紅耳赤,相互有點不愉快。比如,熊清泉在街上看到一個老頭,穿著紅色超短裙、紅色高跟鞋在街上扭來扭去,沒有人停下來圍觀,更沒有人來幹涉。他卻感到這人很別扭,很可惡,很無聊。可女兒覺得這個風景隻有紐約才會有。紐約是個包容一切的城市,隻要不違法,你幹什麼都行。女婿華萊士更因為東西方文化、理念方麵的差異,根本就插不上嘴。當他們爭論激烈時,他隻能聳聳肩,攤開雙手,表示遺憾。女兒孝順,知道父親的脾氣,每到這個時刻,總是首先表示歉意,說以後再談吧,來緩和這緊張氣氛。熊清泉也就慢慢地消了氣,慢慢地恢複了家庭的和諧。但慢慢地、慢慢地,熊清泉的話語卻越來越少了,越來越顯得孤獨,不像剛來的時候那樣了。女兒覺得老人年齡大了,可能都是這樣吧,也不太在意。加上在美國的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工作機會競爭激烈,夫妻倆整天仍舊忙碌著他們的事業。熊清泉也就經常一個人在家發呆,這一發呆就是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