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吳乾這幾天正在為捐款的事發愁。他一個人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在鎮公所辦公室轉來轉去。他從政多年,是個玲瓏剔透的角色,渾身瘦得皮包骨頭,長得尖嘴猴腮,滿臉隻剩下兩個大眼珠子,滴溜溜亂轉。
1947年7月,蔣介石政府下達了“戡亂”總動員令。石花街成立了鎮長吳乾,張子明為首的“戡亂建國委員會”。縣裏向鎮裏下達“戡亂捐”共達五億多元。這幾年由於天災,戰亂,老百姓的生活已經苦不堪言。前幾個月,為彌補鎮的開支不足,向菜農們征收“扁擔稅”,卻引起群眾的激烈反抗,險些釀成大亂。現在再向老百姓開刀,恐怕不但征不到稅,反而會激起更為可怕的群眾運動。吳乾心裏非常清楚這一點。他想,再向一般老百姓攤派,弄不好連這個鎮長的寶座都保不住了,現在隻有向門市店鋪動手,向工商業者開刀,向民族資本家們攤派了。
他正想著,鎮長助理宋精靈進來了,這個宋助理,頭戴瓜皮小帽,身著對襟小襖,腳穿鰱魚嘴鞋。長得鼠頭鼠腦,走路搖頭晃腦,鬼點子多得很。這不,他前幾天奉鎮長之命,對全鎮的店鋪進行調查統計。看樣子,他來是彙報情況的。吳鎮長小眼一眯,說:“你把情況搞得怎麼樣了?”宋助理連忙翻開記事本,向鎮長彙報起來了。他說:“我鎮立有商號(招牌)的商戶目前共有400多家,無商號的小商小販50多家,其中百貨雜貨鋪在老街和新街一帶,糧行,紙行集中在西河街,蒼苔街的山貨行為主,客棧、飯店等服務行業大多分市在東河街,新街口及東門街,竹林柴行和牲畜交易行在大南門靠蒼苔街一側,絕大部分店鋪都是主營一項,兼營多樣,好多前門開店,店後開廠”。
吳鎮長不耐煩地打斷他的話,“你就直接具體點,哪些行業有多少家,生意怎麼樣?”
宋助理忙說:“是,是, 是”,他接著說:“百貨業,生意較大的有17家,其中“胡永升”、“廣盛徳”兩家資金足,貨物全,生意興隆。藥業,有藥鋪19家,共中“艾永徳”資本雄厚,雇員多人,中西藥批零兼營,為我鎮藥業之首。齋貨鋪共有11家,以“李鑫榮”的鋪麵較大,前店後廠,物資足,品種多,生意鼎盛。煙絲鋪,有8家,如“鄭複興”規模最大,專門加工煙絲,質量好,銷路廣。雜貨業,14家,以“茂盛長”的資金最為雄厚,兼營小五金,貨全物廣,生意興隆。鹽業2家,以“五福恒”的生意久負盛名,貨物充足,資金雄厚,批零兼營。工商兼營14家,包括酒館、油坊、染坊、醬園,紙場等,其中“黃公順”的酒館前店後廠,兼營桐油,麻油及漢莊生意、規模大,曆史長;還有“榮盛久”,兼營染坊、百貨、山貨、生意很好。交易行棧:有各種交易行120餘家,其中糧食,紗線56家,山貨行36家,牲畜行9家,紙行9家,煙葉行4家,竹木行3家,飲食店80餘家,其中餐館50家,較大的有11家。客棧26家,以“鄧怡和”規模較大,擁有單人房間40餘間,外帶茶館,說書場,生意最紅火,還有茶館34家,較大的日售 500-600碗茶,黃酒館10家,理發鋪10家,肉鋪19家,宰牛場22家,豆腐鋪22家,磨坊16家。”宋助理一口氣把這些說完,臉上都沁出了汗。他用鼠眼盯著鎮長。鎮長眼睛開始眯笑起來,心想:“這個宋助理還有點能耐,幾天的時間就把鎮上的情況摸了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有了這一份名單,還愁這“戡亂捐”攤不下去?他吩咐宋助理,組織一個班子,三天之內把這5億元的捐款落實到這些商戶頭上。宋助理唯諾欲去,吳乾又叫住他,說:“我聽了半天,怎麼沒有李延謙的名字,他的藥鋪應該是鎮上之首吧?”宋助理剛才聽到鎮長幾句表揚的話,高興的很,現在又冒出這句話,讓他心裏又涼了半截。他小心翼翼地對鎮長說:“他不是商會的會長嗎?至於他捐多少,還是請您鎮長定吧,小的不便多言!”吳鎮長說:“戡亂建國,人人有責,這是上峰的命令,哪個能例外呀?你們要秉公辦事!”宋助理一聽,心想:您這不是把球又踢給我們吧。得,得,我們就按您的意思辦,最後名單數額讓您過目,簽字,還不是您定下的?這個人還是您得罪吧,宋助理答應著,急忙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