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生(一)(1 / 2)

冬去春來,石花街洋溢著濃厚的過年氣氛。

石花街民風淳樸,過年過節,禮儀隆重,食品豐盛。春節是民間最盛大的節日。

石花街人過年,從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節前人們用竹茅子編成掃帚,家家戶戶開始打“揚塵灰”,清洗家具。家中有小夥子勤快的,把家具,如桌子、板凳等,扛到河裏去洗刷。姑娘們則用竹籃盛著碗、盅、杯、筷等,拎到河邊去涮淨。河邊往往這幾天,盡是洗刷的人群,大家相互打著招呼,年輕人相互開著玩笑,小孩子們嬉鬧著在河邊玩耍。養豬的人家則急著要殺年豬,天不亮就趕著豬到湯鍋前排隊,豬叫聲在鎮子裏此起彼伏。到處洋溢著要過年的氣氛。性急的人家甚至試著放鞭炮。到了過小年這一天,家家都要備辦過年所需要的物品,紛紛上街購買敬奉神靈用的香表、蠟燭等祭物。這一天,祭品店,紙品店的生意特別的紅火,人們大籃子、小筐子的把物品購回家來,中午,全家聚在一起團圓吃年飯。再窮的人家也要準備一點葷菜,讓小孩解解讒。到了晚上,家庭主婦們都要虔誠地祭拜“灶神”,就是點上一盞小燈,放在灶裏麵,因為司命奶奶要回娘家了,還要燒雞血表,就是把雞血灑在表紙上燒掉,意味著送司命奶奶上天。

臘月二十五一般是不準過小年的,因為這一天,傳說是楚霸王這天隻顧打仗,忘了過小年,隻好在二十五補過,老百姓忌諱霸王,王八之類。

到了臘月三十,就要過大年了,人們就更忙了。室內外打掃布置一新,窮苦百姓起碼要買一張喜慶年畫,如年年有魚(餘)、壽仙老人等之類,回家貼在屋子門口對麵的牆上,門口貼上大紅喜慶對聯。富貴人家裏則張掛名人字畫等,門口除貼對聯外,還懸掛圓形或方形紅燈籠。家中設中堂,上書題:“天地君親師位”。條桌上擺放香,蠟、食品等貢物。中午吃團年飯時,家中人口必須到齊,鳴放鞭炮,閉門團年,團年飯十分豐盛,一般人家都有“八大碗”,蒸菜類、炒菜類,擺上滿滿地一桌子。團年飯菜中一定要有魚,但是隻看不吃的,以取年年有餘(魚)之意。吃完飯後,一家人圍在一起準備新年的食品,大家說說笑笑,在一起包餃子,俗稱包圓寶,還要打掃庭院,衛生除汙,挑圓缸水等。

除夕夜裏,燈光通明,一直燃到天亮。年輕的要拜年長者,年長者要賞小孩子們“壓歲錢”,這一刻,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越是嘴甜,越能得到大人們的喜歡,那麼壓歲錢就可能得到的越多。人們開始圍在火盆前“守歲”,通宵達旦,等待著送舊迎新。

到了午夜子時,新的一年開始了!按黃曆上標明的吉慶方位,由家長帶領家人出天行,對天跪拜、焚香、燃放鞭炮,以圖新年吉利。大年初一早上,大人小孩都得早早地起床,換上幹淨的衣服或新衣服,早飯吃“元寶”,或煮“腐子”(即當地的一種甜酒打入雞蛋),表示“年飽”,寓意在新的一年裏不缺吃的、穿的。然後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恭喜發財。在這一天裏誰都不得說不吉利的話或髒話,不得掃除和潑水,不得動刀、剪等,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三,近親好友之間相互接客,吃年酒。初三早晨,放鞭炮,焚香以表示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