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舍生取義(三)(1 / 2)

從峴首山往南是一條約兩公裏長的廊道,廊道的前麵有一個與峴首山非常相似的山嘴——觀音閣。觀音閣背靠壁陡的山崖,前臨幽深的漢江,從觀音閣到峴首山這段路便是有名的關隘——風林關。

風林關是當年劉表設伏擊斃孫堅的地方。漢獻帝初平三年,袁術使孫堅領兵征伐荊州。劉表派大將黃祖在樊城以北設伏,被孫堅擊敗。孫堅獲勝後以勝利之師洋洋得意,大意輕敵,結果,在路過風林關時,被埋伏在山間的黃祖軍隊亂箭射死。,經過這次激戰,風林關、峴首山因此出了名。

馬光自言自語地說:“這裏真是個阻擊的好地方!”峴首山臨近敵人的前沿陣地,既能控製公路,又能控製江麵,風林關地勢複雜,峴首山和風林關就像兩道門閂,牢牢地封鎖住了襄陽的南大門。要阻止住襄陽的敵人南逃,在這裏設立阻擊陣地無疑是正確的。

馬光觀察了一陣子,他建議韓連長采取兩點式的布防,同時扼守住峴首山和觀音閣,與敵人展開一場殊死的戰鬥。看罷風林關,馬光又把目光轉向了西南麵。夜色沉沉,遠山的麵貌已無法看清,隻能望到一片朦朧的影子。那裏是石匠山。據偵察得知,石匠山上盤踞著敵人104旅15團的一個連。由於石匠山處於峴首山的上處,對我軍的陣地威脅很大。敵人的重火力居高臨下,不僅可以毫無阻擋地向我軍發射,而且可以從翼側掩護公路上的敵人向我軍進攻。必須堅決地把這個山頭拿下來。

馬光全神貫注地觀察著石匠山的地形,尋找著攻擊的道路。他對地形有著特殊的嗜好,看上一眼,就能把一切坡坡坎坎記在心裏。夏夜雨後的峴山,涼風颼颼,清幽宜人,空氣清新的像蜜水一樣,馬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馬光向戰士們做了簡短的戰鬥動員,部隊就出發了。山道隨地形忽升忽降,戰士們踏著泥濘的山路依著山勢前進。快接近峰頂的時候,戰士們自覺地散開成戰鬥隊形,警惕地向敵人的陣地摸去。

一場雷雨驅散了大地的燥熱,守候在山上的國民黨士兵熬過了白天的難當酷熱,這時都已經進入了夢鄉。

石匠山敵人的主陣地設在山頂,由三個大碉堡和一些小碉堡組成,距山頂約百十米的地方,繞著山頭挖了一圈戰壕,這就是敵人的前沿陣地了。山上駐守的敵人,大多數集中在在山頂幾個大碉堡內。在外麵戰壕裏站崗的幾個哨兵,在後半夜之後,就再也熬不住困乏的襲擊,一個一個逐漸地進入了夢鄉,睡著了。當葉子龍帶著戰士們來到敵人哨兵麵前時,他們都還在鼾聲如雷地扯著呼嚕。因而沒有費一槍一彈就把這些站崗的哨兵解決了。

葉子龍第一個衝上了敵人山頂的主陣地,他用刺刀逼住一個抱著步槍打瞌睡哨兵的心窩,低沉而威嚴地命令道:“舉起手來!”

這個哨兵睡意正濃,見有人來打攪,還以為是長官來查哨,懶洋洋地站了起來,當他看清是明晃晃的刺刀對著自己胸口時,嚇得腦袋嗡的一下,睡意全消,想喊又不敢喊,兩條腿戰戰兢兢地如稀泥一樣,“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槍也撒了手。這邊的響動驚醒了山頂上另外一名哨兵,這家夥在判斷摸上山來的不是自家人後,立即舉槍放了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