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鹿門鬥智(二)(1 / 2)

傍晚時分,馬光領著部隊來到了塗家巷渡口。打前站的幾名戰士報告說,他們隻在下遊找到了兩隻小船,就隱藏在附近不遠處。馬光抬頭看看天色,又看看表,說:“會水的同誌集合在一起,先下。不會水的同誌坐船過去。大家動作迅速點!”

命令一下達,戰士們紛紛行動起來。會水的同誌很快集合好了,馬光走到戰士們跟前一揮手:“下!”自己便率先躍入水中。

不一會兒,兩隻小船劃過來了,大家有序地上船。開船了,船槳在水麵上蕩起不小的浪花,約莫過了半個小時,小船渡過了漢江。馬光也先後到了岸,他們迅速集合起隊伍,向東津村趕去。

馬光一邊趕路,一邊思索著作戰的方案。旅長的話又在他耳邊響起:“馬光,你這次的任務,是在我們的襄陽戰役已經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情況下,去消滅國民黨軍隊的殘餘勢力。千萬不能輕敵。因為敵人已經沒有退路,他們極有可能狗急跳牆,喪心病狂地與人民為敵。我說的是極個別的頑固分子。他們負有人民的血債,知道人民政府不會饒過他們。但是,大多數土匪已經明白,他們再也不會有東山再起,興風作浪的機會了。我們要充分利用大好形勢,爭取這些人放下武器,得到人民政府的寬大處理。一定要用好我黨的俘虜政策。我們等待著你勝利的好消息!”

馬光想到這兒,心裏有數了。他把隨隊行動的襄陽區的交通員叫來,進一步了解東津村的情況。交通員姓陶,個頭不高,但身體結實,頭腦反應敏捷,就是他跑到部隊報信的。反映他們那裏的特殊情況。

原來,襄陽戰役勝利結束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反動勢力沒有了靠山,頓時土崩瓦解。有的頭目順應潮流,紛紛帶隊前來繳械投誠、投降。有的沒有這個膽量,隻好就地宣布解散,自謀生路,各奔前程。還有的頭目拋開隊伍不管,自己攜帶貴重物品,金銀細軟向南方逃去。剩下的已經不多了,東津村的這股敵人就屬最後一種情況。

小陶說:“這股敵人大約有一百多人,帶頭的是當地的一個大惡霸,叫阮本齋。他窮凶極惡,殺人無數,糾結了一幫人,現在逃到了鹿門山深處,企圖利用高山峻嶺繼續與人民為敵。還有一個所謂的國民黨“特派員”,叫李三元。其實,他原來是我們區的一個區委委員,被敵人逮住後,經不起考驗,變節投降了敵人。他手上沾滿了同誌們的鮮血,有五個同誌就犧牲在他的手裏。就是他出賣的。”小陶說到這裏,氣憤填膺。

“那這個李三元現在哪兒?”馬光問道。

“可能還在村裏呢。”小陶沒好氣地說。

“他為什麼還敢在村裏呢?”馬光反問道。

“我們區小隊被阮本齋的隊伍拖住了,不然,我那麼急跑到部隊報信?”

“好個李三元!我們就先拿他開刀。”馬光氣憤地說道。

“好,太好了!殺了他,出這口惡氣!”小陶也憤慨地說道。

“那你知道,他現在具體在哪裏?”馬光問。

“好辦。到村裏後,我來找人帶路。”小陶胸有成竹地說道。

部隊來到村口,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向村裏延伸過去。兩邊是葦塘。葦葉子被風刮得唰唰唰地響。一陣陣的清香味兒順風飄來。原來是在葦塘東邊,南北兩大片荷花都開了,望過去,千朵萬朵,在風裏搖擺。小陶吹了幾聲口哨,一會兒,就瞧見一個小夥劃著一隻小船從荷花叢裏出來。小船靠了岸邊,小夥子跳下船,朝這邊跑來。小陶介紹說,這就是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