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旅長接到的是部隊要迅速南下的命令。
現在全國的革命形勢大好,各個解放區不斷地在擴大。在國統區,老百姓反饑餓、反內戰的呼聲愈發高漲起來,蔣介石的統治政權已岌岌可危。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南地區。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急忙將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部由武漢南遷衡陽。
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挺進湘中、贛南後,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白崇禧集團所轄5個兵團11個軍20萬人,撤至湘南衡陽、寶慶公路兩側和粵漢鐵路衡山至樂昌段一線,重新布置防禦,構成一條東起粵北與華南軍政長官公署餘漢謀集團相銜接,西至湘西與川湘鄂邊綏靖公署宋希濂集團相呼應的半弧形湘粵聯合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華南進軍,並準備在戰況不利時退至廣西或者雲南、貴州。
為迅速解放華南,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第二政治委員鄧子恢,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對白崇禧集團采取遠距離迂回包圍,插至敵後,然後回打的方針,指揮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5兵團、第4兵團,分三路向華南進軍。西路以第13兵團2個軍由常德取道沅陵,攻占芷江,而後進軍桂西,完成右翼戰略迂回任務,切斷白崇禧部退往雲、貴的道路,另以一個軍在湘西鉗製宋希濂部。東路以第15、第4兵團5個軍直取廣東,爾後第4兵團向桂南挺進,成為圍殲白崇禧集團的南路軍,完成左翼戰略迂回任務,切斷白崇禧的海上逃路。中路以第12兵團6個軍向衡寶地區實施正麵攻擊,牽製白崇禧部主力,力求殲其一部,迫其向桂林撤退,爾後以3個軍尾其向廣西追擊,會同西、南兩路軍圍殲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
1949年從5月到8月,四野以蒼鷹搏兔、雄獅噬羊的淩厲攻勢發起了漢潯渡江、宜沙和湘贛戰役。雖然攻占了武漢、長沙等大中城市,爭取了張軫、陳明仁兩個兵團起義,但始終未能揪住白崇禧的主力,與之決戰。為此,林彪悵惘不已。
這時候的毛澤東,在西柏坡注視著全國的形勢發展。在他那間簡陋的辦公室裏,他點燃了一支香煙,盯著地圖已經好一會兒了。他沉思著,扔掉手中的煙頭,踱步到坐在沙發上的朱德總司令麵前說道:“白崇禧本錢小,極機靈啊,他非到萬不得已是決不會和我們交戰的。我看他可能和我們作戰的地區不外是湖南、廣西和雲南三地。我們呢,應該第一步在湖南,第二步在廣西,第三步在雲南同他作戰。應該在廣西境內殲滅他的主力。”
朱德從沙發上站起來,說道:“白崇禧鬼的很噢,他拉著餘汗謀搞湘粵聯合防線,依著湘江、洙水、永樂、資水,布置了一條半弧形的防線,而桂係主力則集結在衡陽、寶慶地區。”
毛主席推開窗子,站在窗前抽煙,沉思片刻,他回過頭來,說道:“我看,要想鬥倒白崇禧,在部署上應該采取遠距離包圍迂回的戰略,以掌握主動,也就是完全不理會他的暫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占領他的後方,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迫使他最後和我們決戰。”
朱德聽後,十分興奮:“好,主席的這個作戰方針我完全同意。”毛主席告訴朱德,現在林彪有點著急了。毛主席一語點中了林彪的要害:“他太想報四平那一箭之仇了,所以緊緊地盯住“小諸葛”的一舉一動,追求先敵製動、料在敵先的兵家境界,他越是想一鼓而下,越不能如願的。因為他遇到的對手也是以機變著稱的白崇禧。”
“小諸葛”白崇禧的心態也與林彪一樣,他晝夜不眠地關注著對手,琢磨著對方的排兵布陣,一有風吹草動,立即拔營起寨。在林彪與白崇禧像鬥雞一樣對峙的時候,毛澤東發現了他們共同的毛病,即明於微而昧於巨,專心於戰術較量而忽略了戰略製勝啊。
林彪這時坐在辦公室的一條白條椅上,雙手支著下顎,呆呆地注視著麵前的地圖。地圖上幾個粗大的黑色箭頭,一齊向著衡寶公路一線彙集。箭尾上標著敵人的番號,在這一狹長的地帶,白崇禧居然集中了近三十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