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子雲這一聲突兀的大叫,整個營地也熱鬧起來,大家都以為安全方麵出了什麼問題。幾個衛兵迅速從隱秘的崗位鑽了出來,撲向了陳子雲的帳篷。
鑽進陳子雲的帳篷,哥舒和漢森卻是看到了一張帶著喜悅的臉龐,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怎麼啦?”看到了兩人一臉凝重的樣子,陳子雲還以為營地裏發生了什麼事,忙詢問起來。待到弄清楚這是個誤會的時候,陳子雲無奈一笑,說道:“都是我的錯,剛剛在思考一個問題,解開謎底之後,有點忘形了。”
漢森沒說什麼,和哥舒轉身退出了陳子雲的帳篷,對著周圍正靠近來的護衛們揮了揮手,表示沒什麼要緊的事。
兩人離開之後,陳子雲呼了一口氣,說道:“這所謂的天柱,隻是形容詞。這哪是什麼支撐天地的柱子啊,分明是寒暑運轉的季節分割點啊。”
紙麵刷刷作響,很快,稿紙上出現了八個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時,太陽將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幾乎等長,此後太陽直射點逐步北移,在夏至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然後太陽直射位置南歸,再到秋分時候,太陽直射點位置,重歸赤道,接著往南移動,最終在冬至時,太陽直射點到達南回歸線的位置。
這四個節氣分割點,便是梵文古詩裏麵的四根天柱。所謂的光沿著天柱而行,說的便是太陽的直射點照射的位置。
解開了天柱之謎,那麼全詩的內容,也就沒了多少難度。
陳子雲終於明白,禪十七為什麼會讓漢森轉述給他,讓他務必在夏至之前完成此行的任務。原來禪十七早已把這首古詩的意思琢磨透徹了。心裏的喜悅一下子又少了許多。
陳子雲淡淡笑了笑,心道,你沒直接開出謎底,我也猜到了,說明我還是挺不錯的嘛。這種精神勝利法,陳子雲終於用在了自己身上。
很快,陳子雲便理清了古詩裏麵的所有意思。
第五紀元的第一年,當太陽直射點從赤道轉移到北回歸線的這一段時間裏麵,被命名為黃昏的東西,會在所謂的光明之地裏出現,想進去那個地方,必須要在夏至日之前,這個地方或許會給人帶來新生,或者毀滅。
大體意思便是如此,隻有細節上值得推敲。並且根據禪十七提供給陳子雲的資料,陳子雲已經有了充分解釋這些具有晦澀意義的字眼的能力。
比如黃昏升起。陳子雲相信,黃昏便是所謂的日暮之城。光明之地,應該就是他此行的終極之地,陳子雲很清楚,他所要去的地方,恰好是才便是赤道附近,這裏是太陽升起最早的地方。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緯度地帶,被稱之為光明之地,並不算特別誇張。
這樣一來,古詩上麵的謎團便可以解開了。但解開謎團的同時,也帶來了另外的一些問題。
比如說,在禪十七的資料當中,有資料顯示,日暮之城是示巴女王所建,但古卷的作者,最大可能是偃師。從偃師的遺書裏可以看得出來,他生活的年代,可遠比示巴女王要早上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古卷裏麵的古詩內容,還是他從別人口中聽來的,足以說明,日暮之城的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