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森心中卻卻是暗歎,人雖然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但是他的後人依舊存在著,他們後人依舊承受著來自自己家族的恩怨。
於是趙森就問道:“爺爺,您能詳細說一下兩家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嘛?還有當年的那份降書是什麼情況?”
老頭從沉思中反應過來,好像是在辨別著趙森的話究竟是不是騙人,也有可能是秘密在自己心中埋藏了許久,若是不說出來可能沒有機會說了,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心中再也藏不下去了。
“當年的情況,說起來有些複雜,因為目前還活著的,可能救我這個老漢一個人了,那時候,紀老首長他們是第一次來這裏。”
然後老頭就講起來當年這裏發生的事情。
事情很簡單,但是在老頭的口述之下,趙森也是弄了好久才聽明白。
當年,紀老首長和吳道恒的爺爺還不算是什麼高官,隻是帶領著一批遊擊小隊進行著分散的抗爭。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和中央政府取得了聯係並且擔任起了護送物資的任務,雖然那個時候軍餉啊物資啊什麼的沒有多少,但是能夠動用這些遊擊隊員進行參與的運送那可是對前線特別重要的東西。
然後他們兩個人帶領著一小隊成員走到了嶺南道這個村莊,當然就受到村莊裏麵所有人的歡迎,但是壞就壞在這裏,偏偏有人走漏了風聲,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被敵方知道了這樣的一個小隊。
當下帶著很多人對遊擊小隊進行了剿滅,那些小日本可能是想到了那批物資對前線作戰人員的重要性,所以派來的人還不少。
於是雙方借助嶺南道的天險就進行了長時間的拉鋸戰,但是再多的人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長達五天的抗戰,讓遊擊隊員吃不消了。
而敵方也有些不耐煩,經曆了好幾次的猛烈攻擊,眼看著嶺南道就要被攻陷,這個時候好像是紀老首長想出來一個絕妙的方法。
那就是詐降,這個辦法看起來很好,但是聽起來卻是一點也不好聽,因為打仗的關係,村子裏麵的人全部都被安排進了大山裏麵,整個村子也基本上是空城一座。
詐降這個計劃被激烈的討論著,甚至傳出了紀老首長真的想要投降這樣的說法,但是沒過多久大家麵對敵人的反抗終於抵擋不住了。
隨後都接受了這個方法,詐降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騙那些小日本進來,而他們在村莊裏麵都布置了陷阱,隻要進來,他們就能和敵方同歸於盡。
這是他們最後的打算,雖然這樣會損失以部分物資,但是離開的那批人還可以把剩下的物資運送出去。
他們也能夠就這樣離開,但是沒有了身後的拖延,被日本鬼子追上那時遲早的事情,看到抵擋不住一波接著一波的攻擊,他們也隻有選擇了和敵人同歸於盡這一條路。
那個時候紀老首長寫下了一份降書,沒辦法,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時候投降是人生中無法洗刷的汙點。
但是送降書的人卻是吳道恒的爺爺,最後結果也很簡單,那一戰之後留下來的人就剩下了紀老首長和吳道恒的爺爺,以及跟著參加的幾個村民,隨後紀老首長還是拿回了那份降書,卻沒有毀掉。
因為這份降書當中,有著太多人的鮮血,以及他們人生當中無法避免的惡名。
最後降書被分為了兩份,紀老首長和吳道恒的爺爺一人一份,為了紀念也好,為了什麼也好,降書反正是保留下來了。
但是最後奇怪的是,吳道恒的爺爺卻是沒有把降書帶走,卻是留在了這個老頭的身上。
趙森想了想,為什麼吳道恒的爺爺沒有把那份降書帶走,隨後才明白了這個人的睿智。
最後的年代當中隻聽說過了紀老首長的威名,吳道恒的爺爺卻是默默無名,他知道自己的手段沒有紀老首長那樣老道。
畢竟連詐降這樣的方式都能夠接受的人,還能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吳道恒的爺爺也就靠著這一層關係,把自己的家族穩固了下來,也有了以後的繁榮。
這就是吳道恒的爺爺高明的地方,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吳道恒的父親依舊會栽在紀老首長的後人手裏。
這件事情趙森沒有興趣知道,目前真相已經了解的不錯了,看來吳道恒就是憑借那半部的降書來脅迫紀玉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