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無疑是在康熙的這些皇子裏麵放了一個炸彈,有人興奮莫名,蠢蠢欲動;有人故作鎮定,明哲保身;還有人害怕擔憂,驚慌失措。政治的角鬥場雖然是為那些野心勃勃、精力充沛而又不甘寂寞的人準備的,但花點時間來看看那些躲在角落裏看表演的阿哥們也挺有意思。
先推算一下那些皇子在康熙四十七年時的年齡,對理解當時的“奪儲”鬥爭很有幫助。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08年,皇子們的年齡從大到小排列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
大阿哥胤褆三十七歲,他因為凶相畢露而過早出局,後來的儲位之爭也就與他無關了;
廢太子胤礽三十五歲,當時雖然被廢黷圈禁,但仍是個危險人物,隨時都可能複活;
三阿哥胤祉三十二歲,他為人一向低調,似乎對政治爭奪不感興趣,屬於明哲保身的那種人;
四阿哥胤禛三十一歲,此人時隱時現,故作中立,讓人感覺深不可測,一下難以判斷其為人;
五阿哥胤祺三十歲,為人一向與世無爭,被提到的機會不多;
七阿哥胤祐二十九歲,從來就是安分守己,似乎也在被忽略的邊緣;
八阿哥胤禩二十八歲,人多勢眾,風頭正勁,一直站在聚光燈的焦點下麵;
九阿哥胤禟二十五歲,一貫上躥下跳,是個頗有喜劇色彩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十阿哥胤礻我二十五歲,看起來似乎膽小怕事,能力也有所缺陷;
十二阿哥胤祹二十三歲,不太為人關注,又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小人物;
十三阿哥胤祥二十二歲,少年時很是受寵,但廢太子事件被圈禁後,似乎突然隱形;
十四阿哥胤禵二十歲,年紀雖輕,但其性格直率,敢做敢為,有成為風雲人物的潛質。
以上是主要的十二個阿哥(中間的六阿哥和十一阿哥已經夭折),後麵還有八個年幼的阿哥(本應該是十個,但十八阿哥、十九阿哥年紀很小就夭折了),他們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都在二十歲以下,他們沒有時間去積聚自己的力量,因此也沒有機會去和那些年長的阿哥們競爭。下麵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情況:
十五阿哥胤禑十五歲,和剛死的十八阿哥是同母所生,其母密妃王氏是江南漢女,其本人有一半的漢人血統;
十六阿哥胤祿十三歲,關係同上;
十七阿哥胤禮十一歲,勤妃陳氏所生,後封果親王,在雍正和乾隆時期混得不錯;
十八阿哥胤衸,當年八歲,就因為他的夭折,才引發了康熙廢太子;
十九阿哥胤禝,康熙四十一年生,生母是襄妃高氏,他三歲不到就夭折了,不提;
二十阿哥胤禕,當年三歲,尚在繈褓當中,與十九阿哥是同母所生。
後麵還有四個阿哥,那都是康熙四十七年以後出生的,分別是二十一阿哥胤禧(康熙五十年生)、二十二阿哥胤祜(康熙五十年生)、二十三阿哥胤祁(康熙五十二年生),二十四阿哥胤祕是康熙的最後一個兒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當年康熙六十二歲。這四個阿哥在康熙死的時候(康熙六十一年)年紀也很小,那些年長的阿哥基本可以做他們的父輩了。
前麵提到的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加上後麵要出場的十三阿哥胤祥,這八個阿哥是講述的重點。其他阿哥是這場權力鬥爭中是********的群體,這裏也稍作交代。
先說五阿哥胤祺。胤祺出生於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和九阿哥胤禟乃同母(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不過,這兩親兄弟關係也未必就要好,因為胤祺出生後的第三年,便由康熙的嫡母孝惠皇太後撫養。孝惠皇太後是孝莊太後的侄孫女,來自於蒙古科爾沁草原。由於孝惠皇太後沒有子嗣,康熙後來便把胤祺送到她那裏撫養,以稍解嫡母老年的寂寞。
孝惠皇太後對胤祺倒是十分的寵愛,但在教育問題上卻很是固執己見,在胤祺小的時候,孝惠皇太後堅持隻讓胤祺學蒙古語和滿語,可惜她本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由此胤祺的文化水平比其他皇子的要差了不少。就說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的那次考核,各阿哥依次讀解經文,連七歲的八阿哥胤禩都能琅琅上口,而當時已經九歲的胤祺卻無能為力,因為他還不會漢文。康熙頗為尷尬,隻好出來打圓場,讓胤祺讀寫一篇滿文了事。
-----轉自《********的阿哥們》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