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當先進入清淨庵,邊走邊向玄燁介紹道:“清淨庵是一座古刹,曆史悠久。始建於大名末年,崇禎年代。距今約有數百年之久。與揚州觀音禪寺一脈相傳。”
正說著就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尼姑笑著跑上來:“寧德姐姐,寧德姐姐,你回來了啊!”一把撲入了寧德懷中,寧德笑著摟住她,親昵地拍了拍她的肩:“慧靜,去告訴師太,我回來了叫她不必擔心,我先陪幾位客人參觀一下清淨庵,過會兒就去見她,《楞嚴經》我已經抄好就放在前堂的閣子裏你也順便幫我帶過去,好不好?姐姐給你帶了牛皮糖待會來找姐姐,我們一起吃!”
慧靜在她懷了鑽了一會抬起頭來,睜著明亮的大眼睛開心地點了點頭,好奇地望了玄燁幾眼一溜煙地跑開了。
寧德直起身來望著慧靜的背影悵然道:“她從小沒了父母,師太可憐她把她抱回了庵裏,可是庵裏的尼姑們大都常伴青燈古佛,心如止水,慧靜小小年紀本就是愛玩愛鬧的年紀,可惜了,這裏也沒人陪她瞎鬧,自我來了後倒是天天纏著我陪她玩耍。你問我,就這樣被人撩了牌子,氣是不氣?可你看看她,再想想天下苦命的人,如何氣的起來,你我的命運已是好的啦,畢竟有吃有穿,不愁溫飽,又有家人親友,何苦還要去爭那什麼勞子!”
玄燁默默點頭,心裏對寧德的敬意卻是更增一分。隻是“想想天下疾苦之人”這一句就比有些後宮之中的妃嬪貴人,廟堂之內的朝廷重臣強上許多。
玄燁隨著寧德來到了廟堂的後院,隻見青山綠水旁,支著一間小茅屋,舍棄繁華,剔除塵埃,不著一絲紅塵。幾株茶樹,滿庭的翠竹,間或有幾隻小雞小鴨在那悠然自得恍若無人地散步啄食,任你有多大的心煩氣躁到了這也會心平氣靜。
莫醒言不覺想到:這也太寒酸了,這哪像個官宦小姐住得啊?即便是乞兒也住得比這有點人氣。
正想著,寧德和玄燁已經進了屋,他也立刻跟進去,外麵看來此屋殘破裏麵卻被收拾地錯落有致: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那一邊設著鬥大的一個青花加白天球瓶,插著稀稀的一簇的海棠。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綠釉折沿筆洗。玄燁此時正對著一副掛在牆上的書畫細細品評,寧德卻手裏提著一個茶壺從裏屋走了進來。那副行書寫得是:
[仙呂]後庭花
趙孟頫\
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
采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
亂雲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