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資料:關於乳母(1 / 1)

北京這座五朝古都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也留下了封建帝王所獨有的舊社會痕跡。東城區燈市口西街就有這樣的一座建築。它建於明代,兩院落,綠琉璃屋頂,它是專為宮廷供養奶母的場所,名叫****府。

據史書記載:****府原稱禮儀房署,清時賜給大將軍公宏升。府中有司禮監太監、掌房、貼房,都歸錦衣衛指揮。

****府裏的奶媽,舊時稱奶口。奶口又分為兩類,一種稱坐季奶口,每季選四十名養於府內。另一種稱點卯奶口,要選八十名養於府內。如果坐季奶口不足,則由點卯奶口補上。由此可見坐季奶口屬“固定工”,點卯奶口屬“臨時工”。

按照明、清慣例,舊時的奶媽都要由宛平、大興兩個縣為皇宮選送。被征選的奶媽舊時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女子相貌端莊,年齡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生產後三個月的婦女。進入宮中哺乳時,則需按照宮中生皇子則用生有女孩的奶母,生公主時則選用生男孩的奶母。在選奶口時還要由叫穩婆的檢查有無疾病。一旦選中,奶媽的衣食均由官府統一供給,每日供給米八合,肉四兩。清時稱乳母為“嫫嫫額湟”,皇子降生後交給乳母喂養。因此,清朝皇子與乳母的關係十分密切。而乳母則拋夫別子,長期在宮中不能和自己親人相見。當她們撫養的皇子登基當了皇帝,她們的家人則會沾皇帝的光,成為有特殊身價的人了。

現在的大興縣榆壟鄉黃各莊村至今仍保存著這座雍正皇帝的奶母墳。墓前原有神道、石橋、五供,現隻有石碑和華表及牌坊。墓前牌坊寬9米、高5.5米,全部由漢白玉仿木構造,梁枋雕有龍雲、花紋,十分精美。

石牌坊東北側,立有雍正八年(1730年)頌德碑一座。上刻“敕建恭勤夫人謝氏碑”。碑文頌揚謝氏“秉性柔嘉,持躬謹厚,服勤內職,奉朕衝年,順陰陽之宜,善調服禦,審寒暑之節,克憤起居”。因謝氏在宮中數十年如一日“敬慎事上”“夙夜匪懈”。在謝氏死後,雍正將謝氏歸葬鄉裏,並為其樹碑立傳,以表不忘乳母之恩。她的丈夫也就是乳公,也被封了一個小官,現在黃各莊的李氏即其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