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惠妃出場前的準備(1 / 1)

一、惠妃其人

《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惠妃葉赫納喇氏是明珠的妹妹,納蘭性德的姑母,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際情況是惠妃之父為郎中索爾和,明珠之父是牛錄額真(漢名佐領)尼雅哈,盡管他們都是金台石之後,但不是兄妹關係。

葉赫東城貝勒金台石有子德爾格勒和尼雅哈(另有沙渾等與本文主旨無關,從略。下同)。德爾格勒投降努爾哈赤後,授為三等副將(皇太極時一度改稱滿名梅勒章京),生子南褚、索爾和。死後由南褚承襲爵位。南褚以招降他的姐姐、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大福晉蘇泰太後和林丹汗的繼承人額爾克孔果爾(即額哲)及察哈爾部餘眾,蘇泰太後獻出“傳國玉璽”之功,皇太極將自己的第三福晉給他為妻,並讓他掌管兩牛錄軍民。蘇泰太後改嫁手握重兵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從此德爾格勒一係,比其弟尼雅哈一係顯貴得多。德爾格勒之孫、南褚的長子穆占,曆任安西將軍、征南將軍、正黃旗蒙古都統、議政大臣等要職。穆占之弟吳丹,也擔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建威將軍等顯要職官。兄弟倆不僅是達官顯宦,而且都是清初著名戰將,是其堂妹葉赫納喇氏進宮後升嬪晉妃的後盾。南褚死後,穆占和吳丹都沒有承襲其父爵位,三等副將的世職讓給他們的叔父索爾和承襲。索爾和又出任郎中,雖然官位不如侄子們顯要,但因是惠妃葉赫納喇氏之父,人們也不能不對他另眼相看。

明珠與索爾和同一祖父(金台石),但父親尼雅哈官隻牛錄額真,爵不過騎都尉(滿語稱拜他喇布勒哈番,四品世職),是無法與索爾和一家相比的。可是滿族人親厚九族,和睦鄉裏,對血親關係極其重視,堂兄弟之間視同一家,交往還是很密切的。納蘭性德自幼與後來作了康熙帝惠妃的從堂姐或妹熟識相知,是不成問題的。

二,康熙和惠妃

康熙帝說她“秉質柔嘉,恪勤內職”可見她並沒有向二月河的小說裏或其他的穿越小說中寫得那麼囂張,所以沒有把她處理成和宜妃一樣比較張揚的一類,而且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廢除皇太子胤期間,指責胤欲謀害皇太子時說:“其母惠妃,亦奏稱其不孝,請置之於法。”胤是她留存在世唯一的親生骨肉,為了迎合康熙帝的意願和政治需要,不惜奏請置之於法,可見她對兒子的評價和感情的依戀疏闊,也以夫君的評價和感情親疏為準繩,而置母子親情於不顧,甚至視同陌路,落井下石。正因為如此,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獲罪,此後一直被圈禁於高牆之內,而惠妃在宮中的地位和待遇卻一仍其舊,未受牽連。康熙帝逝世,雍正帝繼位後,遵從康熙帝遺願,命將有子之妃嬪年老者各隨其子。因惠妃之子胤獲罪拘禁,欲使她由其撫養的胤接回府邸供養。征詢她的意見時,她也麵無不悅之色,“欣然允從”。雍正四年(1726年)胤獲罪,雍正帝又命莊親王胤祿、誠親王胤祉將惠妃迎歸宮中奉養,她也遵從旨令,毫無疑議。她在宮中又度過了六年寥落寂寞的太妃生活,於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初七日病死,享年當接近八十。

可見惠妃是比較“秉質柔嘉”的一個人。

三,納蘭性德和惠妃

本來是想惡搞一下他們的啦,增添一下小說的愛情氣氛,不過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寫康熙後宮偷情,寫得不好畢竟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仍舊讓納蘭公子和他的盧氏做忠貞的一對吧,不要破壞了這難得的感情,以納蘭詩結尾: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這一周事情很多,先是看到書評區有人留言說沒有開始的好看了,似乎是越寫越難看的意思,所以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停了下來想重寫幾章掉,結果還沒動筆就吃壞了肚子,開始狂吐,胃難受了好幾天,連課也沒去上,請了兩天的假,一直癱在床上,生不如死~~~哭~~所以真不好意思沒有和大家打招呼,失蹤了好幾天,好不容易好了,逢到周末,周六模考,今天補課,這幾天為了準備專四時間很緊,抱歉抱歉。我會盡量趁有空趕的,大家見諒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