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李太常和倆個老人(2 / 3)

而就在劉徹右後方的一片空地處,安然站立著上百名大漢樂師,樂師們穿著一身暗紅色常服,手裏拿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樂器,同樣,他們也在等待,等待霍去病率軍出現在官道上時,他們好奏響凱旋之音,讓這個大喜之日更添幾分歡慶。

眼下,劉徹正滿臉笑意的站在眾臣最前方,他的左手邊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漢官員,右手邊則是眼含熱淚,激動不已的衛子夫,而身後,便是董仲舒,東方朔等一幹文武大臣。

看著遠方隻有羽林軍將士把守的官道,劉徹微微蹙起了眉頭,對著身後的小順子公公說了幾句話,聽清楚了劉徹的吩咐後,小順子公公立刻去著手準備了。

很快,上百拿著裝滿了花瓣籃子的宮女跑向了正前方的官道兩側,一人接著一人的站在了最前方的羽林軍將士身後,就在這些宮女站好不久,又是幾千名百姓湧到了宮女的身後團團站好。

原來是劉徹覺得最前方隻有禦林軍將士的話太過於單調,所以讓小順子公公安排一下宮女去撒花,順便在找些百姓站在那裏,熱鬧一下氣氛。

就這樣,孫銘的父母也很幸運的跑到了最前方的位置。

一切終於布置妥當,劉徹注視著前方夾道站好的百姓和宮女,滿意的點了點頭,心中暗自猜想,去病回來的時候,如果能看到這一幕,一定會很高興。

嘴角又一次湧上笑意,劉徹微微側首,看向了自己身旁正焦急眺望正前方官道的那名五十多歲老官員,笑著和他交談道。

“李愛卿,此次貴公子李田將軍也是隨大軍一同出征河西,想必他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戰果,放心,朕定會好好封賞。”

不出預料,站在劉徹身旁的這名五十多歲老者便是當朝九卿之首,太常李鴻彬,也是.......李田的生父。

李鴻彬聽到劉徹誇獎李田,老臉也是笑開了花,拱手彎腰道:“陛下謬讚,我那個劣子此次隻要能不拖冠軍侯的後腿就好了,哪還敢奢望他能立功啊。”

劉徹微笑的擺了擺手道:“李大人此言差矣,李田將軍是個什麼樣的人,你不清楚,難道朕還清楚嗎?定襄城內,上郡城外,李田將軍這些年立下的所有戰功,朕都看在了眼裏,說句老實話,朕有時候都會很羨慕李大人你有這麼出色的一個兒子。”

劉徹呼出了一口氣,頗為悵然道:“沒有依仗自己身居高位的父親,就是一個人在前線和匈奴人廝殺,用一顆接著一顆的匈奴首級換來了我大漢振軍中郎將的官位,這一切還隻用了三年的時間,李大人,朕也不妨告訴你,李田將軍朕是一定要重用的,要不是看他才參軍三年,軍資過淺,朕早就將他升為三品大將了。”

李鴻彬一聽急忙拱手推脫,“陛下萬萬不可,犬子參軍三載便已位居我大漢四品中郎將,若是在升,隻怕會惹得其他人心生不滿,縱然.......縱然有才也不能提升的這麼快吧。”

劉徹點了點頭,“愛卿說的也在理,這樣吧,職位朕就不升了,但侯位......”劉徹望著李鴻彬不容拒絕道:“但侯位朕是一定要封的,按照李將軍的戰功他早已可以封侯,之前朕想在曆練曆練他,現在也是時候了。”

這一次,李鴻彬沒有在推脫很是開心的替.......替那讓他為之驕傲的兒子謝過劉徹的賞賜。

三年之前,李田是他一生也不願意提起的兒子,可三年之後,李田就成了他此生的驕傲。

而今日,若不是有李田這層關係在,李鴻彬還真沒有什麼可能站在劉徹的身旁,因為在劉徹左手邊可就站著衛子夫,和年近五歲,白淨可愛的太子劉據。

跟李鴻彬說完話後,劉徹從衛子夫的懷裏接過了自己的兒子劉據,摸了摸劉據的小腦袋,又親昵的用下巴蹭了蹭小劉據白皙的臉蛋,小劉據被自己的父皇逗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