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江三日可讀書(1 / 2)

長江三日可讀書

散文空間

作者:唐頤

美國早年的總統羅斯福曾說,每個美國人都要去看看科羅拉多大峽穀,因為峽穀是用時間緩慢雕刻出的驚心動魄。我想,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應該說,每個中國人都要去遊一次三峽,因為同是大峽穀(三峽是全球排名前五位唯一可以乘船遊覽的大峽穀),三峽在漫長的時間裏不僅雕刻出驚心動魄,還演繹出風情萬種。這樣一條哺育了人類五千年文明的通道,科羅拉多大峽穀有如此厚重嗎?

最早對三峽的向往,來自中學課本中劉白羽的《長江三日》,這篇文章應該影響了整整一代人,承載著一代青年的夢想;其後的《長江之歌》旋律,更令人迫不及待地去領略那從雪山一路奔騰而來的磅礴大氣和柔腸百轉。十九年前,我就是背誦著這篇經典文章,哼唱著這首時興歌曲,激動地登上遊輪的。

今非昔比,這些年重慶憑借長江黃金水道打造出“黃金號郵輪”,號稱“豪華五星級酒店郵輪”,房間都配有臨江陽台,比起當年8人擠在一間、隻有一個圓形窗口的船艙,舒適愜意多了。這樣我可以模仿劉白羽先生1960年秋乘“江津”號的樣子,在船上讀書、思考和賞景,而不必像初次遊三峽的妻子,跟隨同船四百多位遊客,不停地下船上船,走豐都鬼城、登石寶寨、訪白帝城、探小三峽、觀三峽大壩……

很喜歡讀“大禹開江”的傳說,說是蠻荒之時,天下洪水泛濫,大禹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三過家門而不入,決巫山,令江水“東流之注五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於是,“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岸猿聲啼不住”了。大禹導江治三峽,是有史料記載的,我不僅讀出了古代人民在與洪水搏鬥中的美好願景,還讀出了古代偉人如何尊重和遵循自然規律。

“朝辭彩雲白帝間,千裏江陵一日還”,李白的船開得飛快,盡管動力隻是江風,他便“一日遊”了今天我們“三日遊”的三峽旅遊核心區域,即從奉節白帝城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裏。李白那天春風得意輕舟疾,走馬觀花了“山水峽林泉洞,包羅萬象,雄奇秀險峻幽,無奇不有”。而我卻有充裕時間慢慢品味。從自然風光上講,是雄奇綺麗的百裏山水畫廊,從人文上講,是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遊覽三峽,可以品讀積澱厚重的曆史文化和曆代騷人墨客的迎風歌詠。

瞿塘峽以雄偉險峻著稱,雖隻有8公裏長,但自古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之譽,峽江兩岸似斧劈刀削,南岸的白鹽山和北岸的赤甲山對屹而立,形成一座天然的雄偉峽門,稱為“夔門”,此乃瞿塘峽的點睛之筆,古詩雲:“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又有俗語“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夔門天下雄”。此時佇立郵輪頂層甲板,頓覺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大山壓頂;腳下江水洶湧,奔騰呼嘯,郵輪疾馳而過。頓覺右邊白鹽山粉壁最大幅題刻:“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也太舉重若輕了。還是郭沫若先生的詩好:“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

巫峽是三峽中最長峽穀,以幽深秀麗聞名,負有盛名的十二峰,峰峰奇絕。陸遊詩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吟罷,尚不過癮,又吟:“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十二峰自然以神女峰最具魅力。船進巫峽,甲板人頭攢動,爭看神女峰。適逢夕陽西下,亭亭玉立的神女金碧輝煌,聖潔之極,大家久久不願離去。我回船艙再讀《長江三日》,對劉先生描寫神女峰一段頗感失望。他是這麼寫道:看到萬仞高峰之巔,有一細石聳立如一人對江而望,那就是充滿神奇縹緲傳說的美女峰了。據說一個漁人在江中打魚,突遇狂風暴雨,船覆滅頂,他的妻子抱了小孩從峰頂眺望,盼他回來,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終未回來,而她卻依然不顧晨昏,不顧風雨,站在那兒等候著他——至今還在那兒等著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