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有力量做空中國?(1 / 3)

封麵故事

作者:謝九

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道路上,從來都不缺乏唱空的聲音,不過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空頭大師加入唱空的陣營,並且公開宣稱要做空中國,中國似乎從萬眾矚目的明星,開始變成一個前途未卜的國家。

詹姆斯·查諾斯,世界最大空頭對衝基金尼克斯聯合基金公司的總裁,曾經準確預見到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並且通過做空“安然”而聞名於世。這一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成了他眼中的“安然”,在他看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比迪拜嚴重1000倍以上,中國經濟將在一次驚人的房地產泡沫破滅中崩潰。查諾斯表示,他已經募集了2000萬美元的離岸基金,對賭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喬治·索羅斯,全球最知名的做空大師,1992年成功狙擊英鎊一戰成名;1997年攻擊東南亞國家,被馬哈蒂爾斥為“亞洲金融危機的縱火犯”。去年底,索羅斯在香港地區設立了他的首個亞洲辦公室,據稱主要目的也是做空中國。在這些標誌性空頭人物的帶動下,大量國際熱錢也都伺機而動,等待做空中國的機會出現。

做空,這個詞從金融學上來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主動攻擊型,比如索羅斯在1992年攻擊英鎊,以及1997年攻擊東南亞貨幣,導致這些國家的彙率大跌;二是投機取巧型,如果投資者預期某一股票或者其他資產將來價格下跌,可以通過提前賣空或者其他類似方式來獲益。

如果從主動攻擊型來看,縱觀曆史上曾經被國際資本擊潰過的國家,不難發現這些國家都具有明顯的三個特征:一是宏觀基本麵開始惡化,二是外彙儲備不足,三是某些領域比如股市、樓市等出現資產泡沫,或者本幣被高估。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索羅斯攻擊英鎊的過程看,當時的英國剛剛加入歐洲彙率機製(ERM),德國馬克是當時歐洲彙率機製的核心,是歐洲彙率之錨。機製內的成員國貨幣和德國馬克掛鉤,貨幣政策也向德國看齊。英國加入歐洲彙率機製時,英鎊對德國馬克的比例維持在2.95。

事後看,這樣的彙率水平對於英鎊而言顯然是高估了。當時的英國經濟並不強大,1992年爆發的西歐金融危機讓很多國家都陷入衰退,英國將自己的貨幣和德國馬克捆綁在一起,實際上已經喪失了獨立的貨幣政策,尤其是當本國經濟衰退需要降息刺激時,英格蘭銀行無法自行其是,必須等待德國降息。但是德國並沒有降息的打算,當時的德國雖然是歐洲最強經濟體,但是“兩德”剛剛統一不久,需要為前東德的重建投入大量資金,一旦降息,就有可能誘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英國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出歐洲彙率機製,然後對英鎊貶值。

索羅斯很清楚地看到了英國的困局,於是調集大量資金做空英鎊,盡管英國政府多次公開宣稱英鎊不會退出歐洲彙率機製,也不會貶值,但是以索羅斯為首的對衝基金並沒有放鬆對英鎊的攻擊。在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不到3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很快就全部耗盡,不得不在1992年9月15日宣布退出歐洲彙率機製,英鎊最終大幅貶值,索羅斯在此一役中賺取了20億美元。

如果說英國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在一個不恰當的時候做了一個不恰當的決定,錯誤地加入了歐洲彙率機製,從而給國際資本以可乘之機,幾年後的泰國則幾乎包含了金融危機爆發的所有元素——經濟減速、出口銳減、樓市泡沫、股市泡沫、本幣高估、彙率政策錯誤等等,這樣的經濟體自然無法逃脫索羅斯的獵殺。

英鎊和泰銖,上世紀90年代的兩大狙擊戰,成為國際炒家攻擊經濟實體的最經典案例。如果將眼前的中國和當時的英國、泰國相比,不難發現基本上沒有可比性。從經濟總量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去年的GDP超過6萬億美元,無論是1992年的英國還是1997年的泰國,其經濟實力和中國都不在一個量級上。從外彙儲備來看,當年的英國和泰國的外彙儲備均隻在300億美元上下,在捍衛本國貨幣的保衛戰中,很快就被國際對衝基金耗盡,最終不得不放棄幹預,任由本幣大幅貶值。而中國的外彙儲備為3萬億美元,如果將全球所有對衝基金放在一起,其規模也隻有2萬億美元。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從本幣是否高估來看,當時的英鎊盯住德國馬克,泰銖盯住美元,兩個國家的貨幣都被高估,而在今天,幾乎全世界都在呼籲人民幣升值,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顯然不存在高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