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原子經濟進化為比特經濟,商業規則經曆了一場劇變。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迅速做大,成為統領江湖的老大。他們從不缺席任何一場互聯網盛宴,先是虎狼一樣亦步亦趨地跟隨、然後細致地靠近,再利落地“殺死”獵物。
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給了草根創業者更大的想象空間。做大平台,“有流量就任性”的商業規則正在瓦解。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新的創業者該如何做?
1、你長袖善舞,我重度垂直
2014年,有錢就任性的BAT繼續揮舞資金巨棒,力圖棒殺江湖上露頭的草根英雄。然而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未來最有看點是那些與實體經濟結合更緊密、合作大於競爭的重度垂直O2O服務平台,如攜程、通路快建、搜房網、汽車之家、58同城、科通芯城、尚品宅配等。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要從這撥創業浪潮中突圍,比拚的是創業者對於線下這門生意本身的理解。對線下理解更深的人,更有可能找到用戶的痛點,並與自己積累的資源和找到的新工具做結合,從而轉型成創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創業家》雜誌所提倡的“重度垂直”理論的應有之義。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成功的O2O模式中,創始人對線下這個行業的理解、熟悉,可能占超過一半的原因。應該這麼講,如果這個垂直行業裏出現了創新模式,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他找到了線下這個服務行業當中用戶具有但是未必解決的痛點。那麼,更懂線下的人,對問題就比較敏感。從這件事情來分析的話,大部分的垂直行業O2O當中,線下比線上重要。所以它在一段時間當中還有些像傳統行業,像換了一種方式的傳統行業。
? 成功的O2O模式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O2O公司怎麼設計一個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作為工具,來達成交易的商業模式。它跟電商有點像。我們看到,比較典型的(成功)電商,是很懂線下零售的人中,最早相信互聯網的人做出來的。他用互聯網解決原來線下零售行業不能解決的痛點。
? 比如用戶在線下消費美甲,第一他得去店裏接受服務,那你先要交不少錢(相當於為門店交房租)存款,第二他隻能在店裏可供選的美甲師中選一個。C2C形態的商業模式,就等於把這些痛點全抽出來,反過來做。讓消費者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在自己想要的圖案當中找到合適的美甲師。
? 服務業O2O的最大驅動力,是因為生活水平和可持續收入的提高,導致我們對服務行業的需求顯著提高。而我們的很多線下服務行業當中,他所能夠提供的解決方案,是沒有趕上需求速度的。所以,當你做這種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所謂的服務行業的顛覆模式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比較巨大的投資來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完善基礎設施;第二件事情,改變人的生活模式。
? 我們可以舉電商的例子。早年間,物流的基礎設施不夠用,數據也不夠。讓用戶的消費習慣從A轉到B,這個幅度很大,他會擔心會不會有人騙他。解決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錢。2010年左右的時候,全世界都是電商的廣告。很快,用戶從線下消費轉到了線上。所有電商相關的產業,也獲得了超常發展。中國形成現今這些電商平台的速度,就比美國要快,而且要大。
? 所以,中國有一些行業的發展,由於基礎設施或者用戶意識需要教育,必須得經曆一個大的泡沫。不然的話,短期之內不能穿過這個事情(的爆發點)。基本上,所有先進商業模式都是麵向未來的,花錢買時間也許是很難繞過的門檻。
2、牛文文縱論重度垂直
在2014年11月於北京召開的“2014中國青年天使會年度峰會”上,中國青年天使會秘書長、《創業家》雜誌社社長牛文文在主題演講中提出一個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贏,如何做成一個10億美金估值的企業?
在複盤了很多企業之後,牛文文指出了一條路:“重度垂直”。
在牛文文看來,互聯網思維雖然很火,但本質上並不持久,如黃太吉、西少爺等代表性企業,隻局限於互聯網思維,天天講思維的,肯定進不了B輪、C輪,永遠不可能做大。隻有從思維進化到體係,才能走上10億美金之路,因為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量級,一定會變成一家重公司。因此,相比來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到後期,越需要重度運營。比如陌陌能從當年眾多移動社交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強大的地推運營。
以下為牛文文對重度垂直的闡述——
(1)創業者的兩種模式:天派和地派
其實在很早以前所有創業者就是兩種模式,一種是天派,天派都像馬雲,地派是指百年企業,非常不一樣。你看創業者對待企業的態度,和他的心智模式,你就知道你投的是什麼樣的人。萬一你投了俏江南的張蘭,她是地派的,你非讓她做天派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天派是希望5年有回報,轟轟烈烈的生,轟轟烈烈的死,我有大夢想,我就創造一個新需求、不怕虧損,我6年上不了市,死就死,無所謂,有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大部分都是地派,從來不想到:賺錢是重要的,盈利是重要的,把股東的錢變成收入進而變成利潤這件事很偉大,所以很多人幹這個事,公司裏都是沒有合夥人。一般十幾年才上市,一般都想做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