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活力歸根結底就是人的活力,是全體員工的創造力,缺乏活力就是死水一潭。如果大家都在等、靠,都不去創造,都不去實幹,都不去解決實際問題,那這個企業就停滯了。所以,我們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無論是機關還是基層、一線還是後勤、市場還是現場、領導還是員工,讓大家創新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創新的熱情越來越高漲,這樣我們基業長青、長盛不衰的信念才會越來越堅定,走好長盛之路的步伐越來越有力,創新寄托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載著企業走向長盛的希望。
想不想創新、會不會創新、能不能創新是衡量一個單位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衡量一把手是否有績效、員工是否愛崗敬業的重要標準。歸根結底創新是給自己幹的、不是給別人看的。我們企業的經營者和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創新。如果一個領導者,沉醉於成績當中,留戀自己一套固有的觀念和做法,這是最為可怕的,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影響到我們的事業,影響到我們的發展。領導幹部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想實的、幹實的,時時刻刻先學一步、先行一步、領先一步,引領企業的創新風尚。
創新不是擺花架子,是要好吃好用,就是實實在在解決我們發展當中遇到的難題,是要用實踐來檢驗,目的在於發展,在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於提高人的精神狀態。不在於項目規模大小,技術複雜程度高低,隻要能解決實際問題,滿足市場和客戶需要,能確保安全、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節能減排、縮短員工在港時間都是創新,小改小革隻要對企業發展有幫助同樣也是大發明。所以創新並非高不可攀,不是一時、一事、一個領域的事,而是企業全方位、全過程的事;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多數人的事,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就在我們的崗位上。隻要人人用心用腦用力,創新就無處不在,人人都能出成果。
我們特別應當重視員工的創造力。可以說,員工當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我們想到的員工能創造出來,我們想不到的員工照樣能創造出來。員工是真正的英雄、最好的專家,依靠員工一切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強敵都能戰勝。我們崗位上的員工最了解崗位實際情況,最清楚生產各個環節的需要,最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創新什麼成果。所以必須開展全員全過程的主體創新、全麵創新、應用創新。賦予企業持續的創新力,才能支撐企業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企業要把員工作為創新的主力軍,把每個崗位員工的熱情都調動起來,破除員工對創新的片麵認識,充分尊重、緊緊依靠,讓員工人人都有創新舞台,人人創新、崗崗創新、零距離創新,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創新行動掀起企業轟轟烈烈的創新革命。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提升自己,人人貢獻聰明才智,人人享受創新成果,真正嚐到創新的甜頭,成為創新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人人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這樣我們的創新就有了力量之源。
當前,科技創新是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創新是國有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和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企業的技術創新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就會製約發展,跟不上世界一流的技術水平,想要發展成為世界大港就是空談。無論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是知識密集型企業,能否在各行業中占領高地,必須持之以恒地創新科技。
特別是要把信息化等高端武器從專家手中“解放”出來,從實驗室中解放出來,運用到企業生產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去,成為廣大員工的新式武器。同時,我們要重視成果的研發,更要重視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這也是對廣大員工創新精神的最好肯定,通過加大成果的推廣使用力度,使一個成果放大到成百上千個成果,讓推出的成果“物超所值”、增值裂變,這樣我們才能更好更快地將創新融入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實現“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局部創新”為“全麵創新”,“量變”為“質變”的三大轉變,推進企業不斷地科學發展、轉型升級。
“案例”
之一:激活第一生產力
在解放初期,青島港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港口,從帝國主義列強手中奪回的舊碼頭遭受風雨侵蝕,等待修複利用。改革開放初期,青島港受計劃經濟的束縛,發展緩慢,徘徊不前,碼頭工人基本上還處於髒、苦、累、險的工作狀況,擺脫不了手搬肩扛的落後局麵,裝卸礦石人山人海、好幾天才卸完一條船,那時候科學技術不被重視,技術工人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技術、鑽研技術的積極性一直不高。我感到,隻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港口才是強大的、真正富有競爭力的。
1990年,青島港召開了百年曆史上的首屆科技大會。我們提出:“科技興港,事關大事,時不我待,勢在必行。”科技興港遂成為青島港的一項戰略決策。大會大張旗鼓地表彰了為港口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使青島港2000多名科技人員倍受鼓舞。科技大會的召開有力地促進了青島港的科技工作,從此,科技大會被作為一項製度在青島港確定下來。
第一次科技大會的勝利召開,使廣大科技人員和從事一線的技術工人看到了港口興盛的曙光。我們認為,要想真正以科學技術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必須首先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進行前期大量的基礎摸底工作後,從1988年下半年起,我們陸續製定了《科技成果管理辦法》、《科技管理工作條例》、《科技難題招標管理辦法》、《培養選拔局級專業技術優秀人才管理辦法》等有關政策,並著手建立起從局到科、隊(車間)三級科技管理網,為青島港科技興港總體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青島港成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科技協會,並形成具有鮮明港口特色的“一把手親自抓第一生產力”的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