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2 / 3)

快上課了,剛好碰到張曉的和李立,他們就背著楊玲上教室,至於輪椅,有時拿,有時不拿。這天李紅和梅欣就抬著輪椅上教室,各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而他們班卻可以在那談笑風生……來到教室後,同學們互相說了聲早安,楊玲坐好位置後大家開始上早讀。

上課的時候楊玲還是會發呆的那樣子,不過比以前好很多了。下課的時候同學會推著輪椅出到教室外麵,曬曬日光,感受日光的溫暖,還會說起兩句話兒……

放學的時候俊良背著她下樓梯,劉梅和曉雨就幫她拿輪椅。中午大多數同學都是在學校吃飯的,所以梅欣、怡心、李紅三個都去打飯去了,當然其他同學也吃飯的吃飯,回家的回家。楊玲自己一個人呆在校園的一個亭子裏。她是不回家吃飯的,因為媽媽沒有時間來接。飯堂太多人了,所以她不會去打飯,而是怡心她們幫她打,然後回到亭子裏一起和楊玲吃飯……吃完飯後就幫楊玲補回拉下來的功課。下午上課亦然……然後媽媽來接……有時候她還會在校園遊蕩。楊玲的一天就是這樣,雖然很單調,但有同學們在一起她覺得挺快樂,隻是少了以前的任性和霸氣。因為她知道自己是屬於被照顧的人群,即使死黨閨蜜朋友關係再好也不好意思恢複自己的原型。然而他們想她變回以前的她,可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媽媽傍晚去接楊玲回家,其實家裏離學校也不遠,所以母女倆一般都不坐公車,這樣可以避免上公車的麻煩,也可以避免一些歧視……每次走在大街上,她們都要麵對不同的目光……

公安局經過五個月的調查,終於查出了那晚撞楊玲的那個人是本地人。五個月前的那個晚上由於喝酒過渡,在蒙蒙的雨滴下在那橋上撞了楊玲……

那人給予楊家二十萬作為楊玲的醫療費和青春損失費,扣掉駕駛證,被判有期徒刑三年。這判決對於楊家來說當然是不滿意的,特別是楊玲的媽媽。女兒為了自己而變成殘疾,這心裏的痛是無法用物質、用法律來彌補的。一個將要踏進18歲的女孩,她本有大好的青春,風華正茂,一個水靈靈的姑娘本可以活躍在屬於她的舞台裏,展現她的智慧與才華,追求她自己的理想人生。而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破滅。楊玲母親也責怪自己,責怪自己沒有好好保護女兒反倒讓女兒保護自己……

楊家拿到二十萬後,立即償還所欠下的債務。這下楊家總算鬆了一口氣,楊家的生活慢慢進入正軌,楊玲的媽媽也回到了原來的單位上班……楊玲也鬆下了一口氣,因為家裏的負擔減輕了。而對於她以後的人生道路,有時候自己也想不清楚,她現在連自己的生活都還不能完全自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同學,在公眾場所靠熱心人士。除此之外。有時候不免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受到一些人的冷漠和排斥……這就是她所要麵對的。

中國人多,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缺陷的人總會遇到很多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和心情,楊玲就是這樣。當然她不可能說移民美國,因為經濟和文化都不允許她這樣做,所以楊玲有時候覺得挺困惑的。

李紅帶著楊玲去學生會走走,去學生會辦公室的路上不少學生李主席李主席這樣叫,有時候還會叫楊玲作楊部長,李紅應著,楊玲笑著……

到了辦公室,有幾個部門的部長和其他學生會成員在。見了李紅推著楊玲進來,他們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叫了聲主席好,有些還向楊玲問好,楊玲隻能說大家好。有些新學期進來的師弟師妹感到驚訝不知道這位師姐有多人接送外還曾經是學生會的部長級人物……

這幾天怎麼不見主席來呢?李紅邊推著楊玲到自己的主席位子邊說:“這幾天都忙著呢,哪像你們高一高二的……李紅見到幾個新來的就指著楊玲對他們說:“這位是你們的師姐,也是原來宣傳部的部長,有什麼不懂以後可以向她學習……搞得楊玲忙說不敢當不敢當……

然後李紅向楊玲介紹黃東,黃東以前是楊玲的下屬,她當然認識。李紅跟她說,上兩個月臨時開會並投票決定的。因為你不來沒個老大在這宣傳部就搞不定,我又沒那麼多時間專職去管一個部門。楊玲聽了很高興,說:“真好,有人代替了我的工作,我還以為我們部會搞得亂七八糟呢。李紅聽了這話就放心了。對黃東說:“以後有什麼不懂的問題要多多請教玲姐知道嗎?她的工作經驗比你豐富多了……黃東邊點頭邊說:“一定一定!還聽見不少成員說:“歡迎楊部長再次回到宣傳部工作。楊玲笑笑說:“好好……

李紅說:“副主席和其他幾個部的部長去哪了?黃東說:“不知道,應該去開會或檢查工作了吧?說不定在教室上課……李紅繼續說:“他們來辦公室的話就說楊玲回來看我們了。我這幾天都忙著,沒什麼大事我是不會過來的,你們跟他們說一下。

楊玲在辦公室看了一下學生會最近的總體情況,和他們拍了拍照,就和李紅回教室去了。

楊玲在學校的日子是快樂的,一有課餘時間同學們就會陪她去看這看那。雖然他不能走,但朋友們幫她走,雖然她不會跳,但朋友們的幫助使她的心愉快地跳動。慢慢地她不再自己一個人撐著輪椅到沒人的角落發呆甚至流淚了。而三23班的同學也減少了這方麵的後勤工作,因為一有自由時間同學們都會陪楊玲走走。例如:李紅陪她去學生會,張洋陪她去廣播站,怡心陪去的地方就更多了……

他們能偶這樣陪楊玲,使每一個班的學生都對三23班驚歎不已,羨慕不已。高三越忙的日子。他們仿佛越輕鬆,這不僅僅是因為這號稱“精英班”的班級每個同學都有驕人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團隊精神。現在,怡心和俊良已經是某985和211的保送生,而很多同學都參加各名校的自主招生。正因為這樣,他們有很多自由的時間,而學校領導非常重視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而對於其他高三生就不停地進行“打壓”。

而楊玲的學習也一步步趕上來,因為班裏的同學都是學霸,加上楊玲本身聰明伶俐,所以楊玲很快就跟上了學習的步伐。在這個校園裏同學友好、老師親切,經過怡心的命令和各學生組織的團結協作跟學生們進行工作指導。校園內再也不會有對楊玲起異樣眼光的學生。楊玲也感覺到了無論到哪裏,都不會有學生去嘲笑她、議論她反而更多的人見到她之後部長前部長後地叫。她想:也許是因為同學帶著她到處走多了才會這樣子,但她不知道在背後有一大批團隊在努力著。

楊玲現在上課開心多了,雖然腳不能動,但是手和腦是挺靈活的。她的思維高超、雙手靈敏,能快速地解答每一個問題,寫出一手漂亮的好的字,不愧是精英班的學生,她覺得好幸福!好幸福!

而在校園外就沒那麼幸運了,每次媽媽推著她上下學,都會有一些人議論她。如果阻礙了別人還會用惡意的語言去傷害她。她不作聲,而她的媽媽則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他們。楊玲沒有出聲,隻是看著前麵的路,看著前麵的人、前麵的車、前麵的景色、前麵的紅綠燈……她知道自己沒法改變這個事實……這就是人性,在她的心理而言,很多人都喜歡比自己優秀的人和事而不喜歡比自己差的人和事。這是社會問題,她無法改變,當然也很難接受……

當然有時候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每次和爸媽上街買東西,去超市,若自己一個人到一個商品選購區域,她會覺得自己的輪椅就是其他消費者的阻礙物。商品購物通道本身就窄,自己卻占了大半個位置,人家通過都不方便……楊玲自己也覺得如果在沒有車禍之前碰到有人阻礙自己前進的時候,自己也可能會抱怨,而現在卻不會了。

有時候她會自卑,不敢搭公共汽車,以前經常愛美的她再也沒有向爸媽或同學說要去買衣服買鞋子什麼的……她渴望在裝飾店出沒,但現在這樣子她沒必要去打扮。雖然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在很多人看來,她不必要再打扮了吧?而且一個殘疾人出沒在裝飾店裏會被別人誤以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以後的路是死是活了還有時間來愛美?所以她打消了愛美這個念頭。並且在思考自己以後將會是怎麼樣的人生,她以後該怎麼樣在這個時間上立足的問題。即使這個想法對於她這個年齡段的青年來說可能是比較遙遠,但對於她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楊玲的爸爸媽媽每個周末都會帶楊玲回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現在決定單周回爺爺奶奶那裏,雙周回姥爺姥姥那裏。他們親家之間都知道楊玲是怎麼受傷的。在楊玲住院期間四位老人家經常到醫院去看望楊玲,這使得楊玲非常感動。

回到爺爺奶奶那裏,隻有奶奶在家,爺爺出去了。奶奶看見兒子和兒媳陪著孫女回來了,心裏非常高興。向楊玲問長問短,玲玲,最近過得好嗎?有沒有人欺負你呀?楊玲說:“奶奶,我過得很好,沒有人欺負我,同學還帶我去很多很多地方呢。奶奶聽了,心裏歡喜。楊玲去看電視,奶奶和爸媽在聊天。

不一會兒,爺爺回來了,剛進家門就知道自己兒子一家回來了。就說:“哎呦!玲玲回來了?楊玲聽到是爺爺的叫聲,就回過頭來說:“是的,爺爺剛才去哪了?爺爺說:“去了隔壁王大爺家下棋呢。楊玲笑了笑,爸媽也向爺爺問好。

五個人坐在桌子周圍聊天,這就是家的感覺。聊了一會兒後,媽媽陪奶奶上街買菜做飯,爸爸和爺爺在客廳喝茶下棋,楊玲一個人就一個人在門外的庭院裏一個人坐著。碰碰那些樹和花,在草地上翻來覆去,像個小孩子。隔壁的的王玉瑩聽說楊玲回來了就跑過來跟楊玲聊天。兩個同齡的女孩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楊玲12歲之前是在這裏成長的,所以她們從小就親如姐妹。12歲的時候楊玲轉去市裏讀書,不過她經常回來,所以她們的感情沒有變。

王玉瑩跟楊玲說她在郊區的人和事,楊玲也跟她說城市裏的人和事。她們倆還交流了學習生活。楊玲還跟王玉瑩補習功課呢……

吃飯嘍,楊玲的媽媽在屋裏喊。王玉瑩想告辭,被楊玲留了下,在楊家一起吃飯。6個人邊說邊笑邊吃飯,很是和諧。吃完飯後,楊玲繼續和王玉瑩補習,四個大人在聊天,也有鄰居過來,屋子裏變得熱鬧了,而這兩個女孩也沉默在學習和聊天中……

大人們間這兩個女孩在一起如此開心,他們更加歡喜,特別是看到楊玲那笑容的時候……他們希望這個堅強的女孩永遠像此時此刻一樣活潑、歡笑、快樂回到原來那個時代。

楊玲的爺爺奶奶還帶著她去郊區的公園,那是她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現在讓她回到童年的時代裏試一試吧……

楊玲的爸媽陪著楊玲在爺爺奶奶家過夜,因為這裏是她的老家,是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這裏對於她來說充滿了甜蜜的回憶。

第二天早上,楊玲的爸媽和楊玲要回城裏了,楊玲的爺爺奶奶為他們送行。玉瑩知道楊玲要走了,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她身邊抱著她。楊玲感覺很溫暖很溫暖,眾人看到這一幕流淚了。記得隔一個星期後回來,玉瑩說。因為她知道下一周末楊玲要去她姥爺姥姥家。楊玲說:“放心吧,我一定會回來的。兩個人擁抱了很久很久,仿佛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離別。最後,一家三口向他們道別,離開了楊老家。

又一個周末,楊玲的爸媽帶著楊玲回姥姥姥爺家。楊玲媽媽姓譚。她姥姥姥爺也是住在城外一個郊區。當楊玲一家到達的時候,這對老夫妻正在看電視呢。見他們來了,都走出家門來迎接。楊玲一家三口向兩位老人家問了問好,進去坐了。兩位老人家見外孫女來了,抱了抱她,像小女孩一樣在臉上親了又親。楊玲覺得不好意思,但他們是姥爺姥姥,是疼愛自己的人,所以她覺得很親切……他倆老人家真是高興死了。姥姥說:“玲玲瘦了,是不是沒吃東西啊?楊玲說:“沒有啊,我吃很多。兩位老人家問長問短,楊玲的爸媽在那裏邊笑邊泡茶。

五個人坐在一起聊天吃茶。在楊玲記憶中,小時候寒暑假有一半時間是在譚家度過的,所以這裏也有她很多記憶,也有她的好朋友。如今18歲的的她回到這裏跟回到爺爺奶奶那裏的心是一樣的。

在聊天中,姥爺姥姥會提起以前的往事,楊玲聽著也說著,有時候還會發出嘻嘻的笑聲,把大家都逗樂了……

聊著聊著,隔壁的李大媽來了。楊玲叫她李婆婆,楊玲的爸爸媽媽也向她問好。她很喜歡楊玲,就對著楊玲說:“小鈴鐺回來了?最近過得好不好?我很好,謝謝李婆婆,楊玲答道。

楊玲的爸媽了解了一下譚家平時的生活狀況,聊了很久。姥姥就要做飯了,楊玲媽嗎就在廚房忙裏忙外。因為這裏是她小時候生活的家,所以對她爸媽最喜歡吃什麼菜,她丈夫和女兒最喜歡吃什麼也清楚,所以今天要做一頓每個人都有喜歡吃的菜。姥姥和媽媽都忙著,楊玲在一邊坐著眼睜睜地看著她們母女倆下廚,看得很入迷。在沒有受傷之前她學過下廚。雖然說煮的不像媽媽和姥姥的那樣好吃,但總的來說她做的菜是可以出得飯桌上的。親人和同學都嚐過她做的菜,都給了一個讚。她在想:如果自己可以走路那麼她就可以和她們一起做並且還可以向他們兩個男人炫耀說:“呐,這就是我們祖女孫三代女的美食傑作。然後看他們兩個大男人怎麼回答……可是現在不行了……

“玲玲,玲玲?”姥姥看著外孫女看得那麼入迷,就叫了兩聲,楊玲終於恢複正常了。“嗯?”應了一聲。媽媽問:“傻孩子在想什麼呢?想得這麼入迷,姥姥叫你都聽不見了。楊玲隻好笑著說沒什麼。

飯做好了就開飯,兩個男人見到這麼多的菜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兩個異口同聲地說:來,喝一杯!他們知道今天肯定要留在譚家的了,所以就開了一瓶酒,這一頓飯,大家吃得很盡興。

吃完飯,他們去了很多地方。鄰居看到譚老兩口有這麼好的女兒和女婿真是羨慕。

因為是周末,楊玲看到了呂小文。呂小文今年讀初三,家住在離姥姥家不遠的地方。楊玲因為經常到姥姥家,所以很久以前就跟呂小文認識了。呂小文叫楊玲叫玲姐。看到呂小文,楊玲就喊了一聲:小文,你在幹嘛?呂小文回頭看了一下,看到是楊玲,就對著她邊走過去邊喊:“玲姐,你來啦?心中無比的興奮……

大人們看到這兩個孩子如此的開心他們也很高興。呂小文推著楊玲去公園玩,大人們並不阻止,因為他們信得過呂小文,而他們去幹其他事了。

呂小文推著楊玲的輪椅在公園遊逛。楊玲說:“小文乖哦,會照顧姐姐了。呂小文回答道:”當然啦,以後我還會保護姐姐呢……他們兩個的交情,真的像姐弟一樣。他們在公園裏有說有笑。呂小文跟楊玲談初三,楊玲就跟呂小文談高三,他們分別麵臨著中考和高考,都在互相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