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管別人從尊重員工開始(3)(1 / 3)

批評是門藝術,不能濫用,要講策略,講效果。如果領導者照常規辦事,出了失誤就批評,就會傷害員工這種寶貴的自省精神,使員工形成“承認也是批,不承認也是批,還不如不承認呢”的認識,以後就會千方百計隱瞞失誤真相,領導者極有可能被架空,不了解真實情況。另外,員工已認識到錯誤,再批評也就沒有意義了。對員工來說,本來已做好挨批的準備,出乎意料的不批評反而會加深他的內疚感,加深他對企業的感情,自然會產生“領導真是寬宏大量”的念頭。他會將失誤謹記在心,絕不會置之腦後的。

犯了錯誤的員工通常都有自知之明,他們在對自己行為檢討的同時也是懊惱不已,領導者對他們的歸類不僅使他們的信心又遭受了一次打擊,而且,他們還會產生破罐破摔的消極情緒,並對企業與領導者個人產生了極強的敵對抵觸情緒,這顯然是企業安定團結的一種巨大的潛在危險。

消除心中已有的成見吧,別讓那幾次失敗的經曆總縈繞在你的腦海中,使你總是懷疑別人改過自新、從失敗中總結奮起的能力。坐下來,與他們懇談,幫助他們找到錯誤的原因,恢複他們的自信,要在語言中充分表示出對他們仍然信賴,隻要他們走出自我消極的誤區,一樣能為企業做出貢獻,況且失敗的經曆孕育著成功的希望。

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懂得,員工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是企業榮辱的組成部分。領導者的任務是不斷地充實集體的力量,而不是人為地製造分裂。

管理箴言

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固然是不可原諒的,但領導者卻不能從此以後就給這位可憐的員工下了“他隻會犯錯誤”或“他根本無法辦好此事”的結論。

2.的管理者都會給員工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並且讓員工知道公司的利益和個人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關係融洽管理才有效

領導者要做好工作,必須與員工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合作關係。

如果把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上,製造一種神秘感,讓員工仰首而視,敬而遠之,上級與下級油水分離,下級對上級俯首聽從,這樣是絕對幹不好工作的。隻有關係融洽了,員工才可能更積極主動,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這樣一位領導者,他經常不在辦公室裏,一有時間就到員工中去,今天這個車間,明天那個科室。員工稱他為“遊擊司令”。這個“司令”的腦子裏有一部員工的活檔案:誰的家庭情況怎樣,工作有什麼特點,經常鬧什麼情緒,甚至脾氣、興趣如何,他都一清二楚,與工人談起話來十分親切投機,員工有什麼心裏話都願意對他講。假如他高高在上,員工幾個月也見不到一次麵,就不會有這樣水乳交融的場麵。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總有許多的人和事在對管理者產生影響,這其中就包括了我們的下屬。

而在我們的下屬中,有的人原來可能與我們是同級的同事,有的人可能是我們生活中非常要好的朋友……

總之,管理者如何解決自己與下屬關係不佳的難題,進而達到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機構做過一項以“最理想的上下級關係”為主題的調查。

在這項調查中,認為最理想的上下級關係是“亦師亦友”的最多,占總數的34.5%,其次為“上司掌舵,員工劃船”,還有17.7%的受訪者選擇了“涇渭分明,各盡其職”的上下級關係,選擇“如同魚水”的占到了12.6%,而認同“領導與員工是一家人”的隻有7.3%。

從這項調查的最末兩項可以看出,對於管理者來說,選擇與員工打成一片,很難說是明智的選擇。

張虎做的是委托加工休閑食品的生意,他個頭不高,但肚子挺大、臉挺胖,總是對人笑嘻嘻的,為人和善,充滿了親和力。對於“老板就是老板,員工就是員工”的涇渭分明的上下級關係,他並不太認同。

比如,隻要中午在公司吃飯,他都會叫上辦公室的幾個人一起去餐廳。按規定,公司每個月都給員工發放午餐補助,但是張虎從來都是代大家付餐費,權當是自己請客。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幾個員工隻要發現張虎中午在辦公室,也沒有客戶在,就遲遲不下樓,因為他們知道老板會叫上大家一起的——今天的午飯錢又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