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管理是一種智慧
你知道汽車輪胎為什麼能忍受那麼多的顛簸,能在路上跑那麼久嗎?起初,製造輪胎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夠抗拒路上的顛簸,結果輪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條。後來他們又做出一種具有彈性的輪胎來,並加上空心的充氣內胎,使輪胎的整體更具彈性。這樣的輪胎在接受“一切”的同時也就戰勝了“一切”。
在工作中,無論你是一個大領導還是一個小管理者,亦或隻是一個平民百姓,所走的路不可能總是平平坦坦。如果我們也能夠多一些彈性,多接受一些東西,那麼我們也就能多戰勝一些東西,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順暢。
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兩個人都各自忙了一陣子,好不容易有時間相約出去吃晚餐。他體貼地問她:“今天想吃什麼?”她很努力地想了很久,並且認真地回答:“吃小籠包,很有名的那一家。”興衝衝地趕到名聞遐邇的小籠包店,卻隻見鐵門拉了下來,上麵隻有“今日公休”四個大字迎接他們。她一時之間很難接受期待落空的結果,竟在瞬間變了臉色。“改天我再請你來吃嘛,別不開心了。”他很有耐心地安撫著她的情緒,卻意外地激起她的反擊。“都是你啦,事先也不打聽清楚,害得我們大老遠跑來還撲了個空。”說著說著,她竟然邊走邊哭了起來。對於她劇烈的情緒反應,他有點不知所措,但仍千方百計地設法讓她開心。“那我們去吃另外一家小籠包好嗎?”“不要,”她斬釘截鐵地再說一次,“我就是不要。”甩頭一個人往前走去。很留意風度的他,立刻追了過去,但心裏已經對她突如其來變得不可理喻的行為,有了難以磨滅的反感。
其實,約會時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對感情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但是在溝通時若缺乏彈性,就容易造成僵局,並形成兩個人交往的障礙。在生活與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每天都要麵對各式各樣的溝通和決定,時常回答說“要”,凡事就可以多一些選擇方案;但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說“不要”,毫無彈性可言,就等於在走極端。這樣的管理者是注定要失敗的。
人很容易因為年齡增長而變得主觀,失去彈性。現今許多大型企業公司,為了培養高層管理者該有的寬闊視野,都盡量讓他們還在基層的時候就開始論調不同部門的工作,這時候彈性是個很必要的特質,如果抱持著“隻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的心態去工作,很快就會被職場所淘汰。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一個人的觀念、體能、職位、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都需要有很好的彈性。觀念有彈性,就不會老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體能有彈性,好處不隻是動靜皆宜而已,代表健康狀況也很不錯;職位有彈性,能接受三起三落,自己不容易失業,也能全方位鍛煉自己;金錢有彈性,吃路邊攤和五星級飯店,都能享受出不同的美味;人際關係有彈性,才可以在進退之間,同時擁有親密與自由。概言之,彈性管理是一種智慧。
管理箴言
1.彈性首先是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然後才是一種管人的藝術。具有彈性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崗位上靈活地運用它。
2.在管人實踐中所需要的彈性,不是漫無原則,而是先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策略定出來以後,再運用彈性去達到目標。
管理必須有一定的彈性
任何一種管理,都必須在管理任何環節上保持可以調節的彈性,特別是在重要的關鍵鏈上,要留有餘地,才能適應客觀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才能實現有效的彈性管理。
首先,現代管理所麵臨的問題比較複雜,帶有明顯的社會化,任何一個管理問題都是多種因素組成決定的,雖然現代管理手段、方法比較高明,可以通過調查、預測、分析、判斷、整合等手段去掌握現在和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形,但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可能絕對地去掌控事態的發展。這就要求管理要留有足夠的餘地,有彈性。
其次,研究管理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抓重點,抓住管理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除此之外,要注重視細節,管理科學要求對管理中的各種問題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各得其所。這就要求管理要留有足夠的餘地,有彈性。